基建补短板措施有望再发力 助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微发信息网】
推广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基建补短板措施有望再发力 助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

   日期:2018-12-28 22:33:29     作者:微发信息网    浏览:1    评论:0    
核心提示:  近期,发改委等部门多次发文促进基建投资补短板项目。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的专家认为,2019年,基建补短板或进一步加码,有利

  近期,发改委等部门多次发文促进基建投资补短板项目。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的专家认为,2019年,基建补短板或进一步加码,有利于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发展情况,基建的具体投向因地而异。在财政货币政策齐发力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保持稳定。http://cn.yixiin.com/news/

  基建投资增速回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0月起,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已有所回稳,1-11月同比增速与1-10月持平。发改委日前发文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鼓励优质企业募集资金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专家认为,政策支持基建补短板信号明显。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明明表示,从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看,整体投资增速曾明显受到基建投资大幅下行拖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等显示,基建投资三大类中,能源、运输和生态环保均属积极财政在基建投资方面重要发力领域。因此,基建三大类增速将逐渐上升,随着地方专项债资金逐步到位,基建投资反弹已逐渐开始并将在2019年持续。

  “政策如加码,更可能在资金方面。”摩根士丹利华鑫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中央审批项目数量已增加,有部分基建项目已下放到省一级政府。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情况下,地方政府本身具备基建的意愿,主要问题是资金供给方面有所不足。目前整体基建的基数已很大,政策对表外城投等控制不会明显放松。

  从政策支持看,章俊认为,货币政策可能会谨慎中偏宽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整体货币信贷环境会有所宽松,更多是表内信贷倾向于重大项目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前段时间PPP项目清理告一段落,重启并加大PPP合作力度会成为支撑基建较重要的资金来源。

  投资方向因地而异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认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要求,投资政策不可能一味采取需求侧、短期性、强刺激的手段和途径,必须提高有效性、精准性和针对性,集中精力解决一些长期未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真正落地的政策让投资者看到希望,增强市场信心,改善投资预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

  从基建项目具体投向看,章俊认为,一方面是传统基建“补短板”,比如中西部地区建设高铁、公路、机场;另一方面是民生相关工程,比如环保、区域性城轨(长江、环渤海等区域)等基础设施提升。

  刘立峰认为,由于不同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情况不同,要补的短板也不同,城乡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要加快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施工进度,推动中西部基础设施上一个新台阶;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地下管廊建设,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大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方面投资,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城市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增加公建民营养老设施投入。

  “开前门”破解融资问题

  专家认为,目前基建投资项目较充裕,主要是资金方面存在较大缺口,这也是宏观政策可以发力的重点。目前,地方政府投资需求扩大,但融资渠道相应受限,稳基建需扩大财政赤字率。

  刘立峰认为,在城投、短融、私募、信托等渠道趋严后,应“开前门”弥补融资缺口。地方政府是执行中央政策的主体。要根据“稳投资”政策实际需要,扩大地方政府债券新增发行规模,

  满足地方政府基本融资需求。财政赤字也有必要提高。

  章俊认为,PPP是支撑基建的重要资金来源。一方面,要银行提供更多资金给PPP进行融资;另一方面,要敦促地方政府把更多优质项目提供给PPP。此前,业内认为地方政府提供的部分PPP项目质量不够理想,回报不是很乐观,所以参与意愿比较低。他建议,将项目质量提升一些,敦促银行更积极一些,包括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手段动员银行,帮助银行增加提供中长期信贷的意愿。

  在刘立峰看来,财政支出要把资金更多用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运营环节。目前,西部80%的乡镇建有污水处理厂,但其中80%并未真正运营。部分地区污水量不够多,官网配套设施也不完善,中央财政应着力解决运营费用不足问题。此外,基础设施城乡差距较大,让资本“下乡”,进行土地制度创新、盘活土地资源也是解决乡村设施建设短板的良策。要打破城乡建设土地二元结构现状,实现农村集体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权”。允许农村宅基地部分转让给城镇居民,实现农村居民出宅基地,城镇居民出资金。http://cn.yixiin.com/spread/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微发信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www.wlchinahc.com/news/touzilicai/201812/58949.html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1090451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微发信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3123798995@qq.com 客服QQ:312379899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12379899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