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的选股逻辑和内资有着较大的差异。外资更注重的是估值和未来盈利的匹配度,至少从目前来看,还只有大盘蓝筹股和有明显成长性的股票才能够进入他们的眼帘。纳入中小盘股和创业板显然还有待时日。
“入摩”不久又“入富”,摩根大通等指数据说也将紧随其后纳入A股,这对于我们投资理念的转变,必将是一个极大的促动。http://www.yixiin.com/news/
“入摩”“入富”究竟能给A股带来多少资金?长远而言,少说也有上万亿。不过,按照MSCI的设定步骤,按2019年8月A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从0.75%提升到2.8%计算,将会有约480亿美元入市,如果到2020年这个权重比例增加到3.4%,则将增加约140亿美元入市,那么,合计将带来约62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4200亿元左右人民币。至于A股正式纳入富时罗素的初期,假如一开始仅占0.8%至1%,那么,以资金流入规模120亿美元至150亿美元计算,约折合人民币800亿元至1000亿元。理论上,未来或有望带来5000亿美元以上的增量资金。
富时罗素和MSCI将A股纳入的虽然都是新兴市场指数,但目前都还没有考虑到中小盘股和创业板。MSCI在其未来将中国A股纳入因子由5%提升到20%的计划中,纳入的也只是大盘股。这显然是因为外资的选股逻辑和内资有着较大的差异。外资更注重的是估值和未来盈利的匹配度,至少从目前来看,还只有大盘蓝筹股和有明显成长性的股票才能够进入他们的眼帘。纳入中小盘股和创业板显然还有待时日。
“入摩”“入富”不仅将给A股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市场投资理念的变化。不难设想,MSCI和富时罗素对A股纳入比例的每一次提升都将在优化我们的投资者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市场的投资理念不断由重投机转向重价值。去年MSCI宣布将A股纳入其指数之后,A股市场开始了一波长达半年的蓝筹股行情。这一次富时罗素将A股纳入其指数,会不会再来一波蓝筹股行情呢?对此,人们也许不无期待的理由。
不过,世界上的事情毕竟是复杂的,资本市场的事情尤其如此。事实上,中国A股市场目前外资虽然呈现持续净流入的状况,但截至2018年6月末外资持股占同期A股总市值的比例仅为2.3%左右,相较于其他经济体,这个比例仍然还是较低的。这一方面意味着我们仍有必要对外资实行更为开放的积极政策,另一方面也更清楚地说明,投资理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仅仅因为刚刚“入摩”“入富”就立马带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去年在“入摩”的推动下所开始的蓝筹股行情之所以在延续了半年之后就难以为继,在很大程度上也并不是因为蓝筹股没有投资价值,更不是中国经济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出了什么多大的问题,而是股市本身的问题非但没有在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由于重融资轻回报的积重难返,而使得投资者信心继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也并不是没有投资的成功范例。社保基金18年来赚了1万亿元,其中在资本市场尤其权益市场就达到了8.4%的年化收益。其中对蚂蚁金服的一笔市场化股权投资,堪称做得最漂亮的战略投资。三年前社保基金花了70亿元投资蚂蚁金服,如今的战略浮盈已达到差不多400多亿元。同汇金、证金一样,名列社保基金持股前列的固然不乏银行、能源等蓝筹股,但社保基金连续五年所坚守的股票更多的则是价值成长股。在这方面。社保基金和QFII等外资机构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可是,价值投资为什么对于我们的投资者来说依然还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呢?
据上交所统计,目前A股市场95%是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尽管正在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但“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非理性行为的存在,仍然是他们免不了被“一茬一茬割韭菜”的重要原因之所在。换言之,中小投资者也许也会在理论上相信蓝筹股的投资价值,但是,他们在实践中究竟能在多大的程度上用价值的理念来看待蓝筹股投资,显然还是说不清的。这也就是中国股市的蓝筹股投资往往未必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行为,而充其量只能说是投机心态的一种另类表现形式。
要让投资者真正懂得价值投资的真谛,这并不是急火炒冷饭的表面功夫所能轻易奏效的。如果在价值投资上没有共同语言,即使是“入摩”“入富”在价值投资方面外资有可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不相信价值投资的人来说也是鼻子上的肉塞不到嘴里的。在这方面,我们的投资者不仅需要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更需要有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重要的是,我们的市场如果能够真正改变重融资轻回报的倾向,方才有可能让投资者真正相信,价值的意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捞一把就走。包括蓝筹股在内的价值投资也不可能像雨过地皮湿般的一炒而过,只有一波接着一波生生不息的长期投资,才有可能真正体现价值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并不是外资或哪一部分投资者的事,也不可能只是一时一波的事,而是所有投资人一致行动和长期投资的结果。http://www.yixiin.com/b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