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范维雅)自10月下旬以来,可转债上市不久即遭大股东抛售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这次嘉澳环保的控股股东触及了监管红线。
11月27日晚间,嘉澳环保发布公告称,在嘉澳转债上市首日,公司控股股东顺昌投资出售其所持有的全部嘉澳转债8259.5万元,占发行总量的44.65%。因顺昌投资工作人员不熟悉可转债出售规则,未依照规定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以下简称“规则”)相关规定。
事实上,除上述上市公司股东的“清仓行为”,一部分投资者也选择了在上市首日减持手中持有的债券。
东北证券分析师李勇认为,投资者的转股意愿不高,仅有4只可转债持有者中的极少数选择转股,这与近期部分可转债正股下跌,转换收益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嘉澳环保股东“急售”可转债被罚
在经历了上市首日大涨22%之后,11月28日嘉澳转债早盘低开低走,盘中大幅下挫,截至记者发稿时,跌16.8%,报收102.35元,相比发行价仅上涨了2.35%。
根据嘉澳环保公告称,11月27日控股股东顺昌投资出售其所持有的嘉澳转债8259.5万元,占发行总量的44.65%。出售后,顺昌投资不再持有嘉澳转债。
因顺昌投资工作人员不熟悉可转债出售规则,在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可转换债券达发行总量20%以后,每增加或减少10%时,未依照规定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
根据“规则”,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达到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总量20%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交易所报告。
对此,顺昌投资承诺在减持资金到位后30日内,将超出已发行可转换债券发行总量20%以上部分的减持所得933万元无偿上缴至上市公司。
真正有转股意愿投资者不多
除了此次嘉澳环保的“火速减持”,从最初开始实施信用申购的雨虹转债、林洋转债到小康转债等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均上演了刚上市就抛售套利的“戏码”。
事实上,伴随着可转债的火热发售,真正有转股意愿的投资者不多。本周仅光大转债、三一转债、广汽转债、国贸转债4只可转债的持有人选择转股。
东北证券分析师李勇认为,投资者的转股意愿不高,仅有4只可转债持有者中的极少数选择转股,这与近期部分可转债正股下跌,转换收益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从收益来看,尽管如今可转债因为其“申购门槛低”和“风险小”收到投资者的热切关注,然而从近日以来可转债市场的表现可见,可转债的高额红利期大多仅有刚刚上市的前1至3天。
另外,从10月以来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股价表现来看,均在可转债发行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隆基股份自隆基转债上市以来股价下跌了14.6%。
今年192家A股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 监管规则或出台
随着再融新规发布,定增融资模式受到冲击,一直徘徊在A股再融资市场边缘的可转债这一“小众”融资工具迎来“翻身”的机会。
年初至今,A股已有192家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拟募集资金超过5000亿元。其中,至少84家公司已进入证监会审核名单,其中“已过会”的有15家,“已反馈”的有50家,“已受理”的有19家。此外,部分公募基金已经悄然扩大了对可转债的配置。来自华创证券的数据则显示,公募基金三季度末持有的可转债规模约为271亿元,较二季度增加了57亿元。
一方面是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助推下井喷式发行;另一面却是市场对发债公司股东“套现”的质疑。对此,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参与人数的增长、上市后潜在的更大抛盘等因素,可转债预期收益或将逐渐降低。而将来一旦可转债减持出现不可控情况,相应监管规则也必将随之出台。
光大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表示,今年以来,可转债供需两端均持续升温。供给端主要体现定增监管收紧,监管优化可转债发行流程,对于上市公司有一定激励;需求端看,可转债兼具股性和债性,攻防兼备,尤其是在今年债市走弱,股市向好的情况下,可转债配置价值凸显,更多投资者对其关注。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