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邀请脱口秀演员杨笠参加“双11”营销活动,引发了大量男性用户的不满。为平息事态,京东迅速撇清与杨笠的关系,却因此得罪了一些女性用户。这一波操作让京东两头不讨好,估计他们已经在反思并吸取教训。
某种程度上,“杨笠”已经成为一个舆论撕裂的符号。她的言论几乎每次出现都会引发强烈的情绪对立,这次也不例外。结果是一地鸡毛,没有共识形成,也没有情绪得到化解,反而加剧了舆论撕裂。下一次类似事件发生时,可能会重演类似的场景,这对社会没有任何建设性。
客观来看,如果杨笠那些争议性的话语仅在小范围的脱口秀现场说,观众即使不认同,也可能一笑置之。但当这些话语进入公共舆论场并广泛传播后,情况就不同了。其中的价值观偏激取向被放大和强化,负面影响也随之增加。如果这是节目制作方或杨笠本人有意为之,受到批评也在所难免。
选择当下社会痛点、情绪点,通过制造分化和对立来博取流量,已成为一些人的惯用手段。虽然这让他们短期内获得了一些利益,但也埋下了隐患,对社会造成了破坏性影响。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成为严重问题,最终所有人都会受害。
关于“杨笠”相关话题的讨论已经很难保持理性,网上形成了壁垒分明的两派,互不妥协。争议的核心在于男女的不同性别立场。顺着“杨笠金句”的方向,很多人走向了厌男情绪,这是一个有问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