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社交网络》这部电影以Facebook的初创历程为背景,在奥斯卡上赢得多项荣誉,尽管影片收获成功,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却对其真实性提出异议。电影之外,中国的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其创业史常遭受外界不同程度的误解。
通常,企业的历史可能并不完全由胜利者书写,特别是当企业及其创始人保持低调时,前员工、导师、投资者,甚至是外部人士都可能成为企业故事的传播者。以知名无人机企业大疆为例,其创业历程被不同版本的故事反复诠释,其中不乏被冠以“军师”、“教父”称号的人物。近期,一位名叫朱晓蕊的人物因其“大疆前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及对大疆初创阶段的重要影响备受关注,这一系列采访和报道引发了深入探讨。
朱晓蕊自称曾是大疆的联合创始人、创始董事及“首席科学家”,并强调自己在大疆的孵化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多位大疆资深员工和前员工对此表示疑惑,指出公司内部并未广泛认知此“首席科学家”职位,且朱晓蕊似乎并未深度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有前员工回忆,朱晓蕊虽与公司有所交集,但主要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而非直接参与产品研发。
报道中对大疆成功路径的戏剧化描述,简化了公司历经的技术挑战和市场探索,忽略了其在图传、飞控、云台等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大疆的成功难以被简单归因于个别人物的“点金之手”,其背后是团队不懈努力和技术创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