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类培训何以经常上演“武打片”
6月13日上午,青岛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涉及男童受武术教练伤害致死的案件进行了首次公开审判。判决结果为两名被告被处以无期徒刑,另一名被告则被判缓刑。据庭审现场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面对判决,张贤斌和李海丁当即表示不服,决定上诉,而张嘉豪则选择接受判决,不上诉。受害者家属琦琦的亲人表达了对判决的不满,并透露将申请抗诉。武术类培训何以经常上演“武打片”!
这仅是一审裁决,二审的最终走向仍是个未知数,一切有待法律的进一步裁决。在期待公正结果的同时,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如何避免此类悲剧重演,是否能让此类惨剧成为历史的绝响?
悲剧发生于2023年6月18日,张贤斌在俱乐部教学时,因不满琦琦的动作不规范,联合李海丁及张嘉豪对琦琦施以殴打和捆绑,导致琦琦昏迷并最终因抢救无效离世。法院认定张贤斌与李海丁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考虑到其针对未成年人长时间施暴并使用极端手段,性质恶劣,后果严重,故予以严惩。然而,法律的严惩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现实不是武侠小说,没有重生的奇迹。
令人痛心的是,校外武术培训中出现的暴力事件并非孤例。网络搜索即可发现一系列相似事件,令人深思为何原本旨在强身健体的武术会屡次成为暴力的代名词。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悲剧重演。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体育教育的重视,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兴起,其中不乏武术、散打、拳击等项目,旨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和意志力,甚至为升学体育测试做准备。家长们的初衷虽好,但行业内部良莠不齐,部分武术类培训反而成为了问题频发的领域。
此案的判决为我们敲响警钟,提醒社会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武术培训回归健康正轨。这包括但不限于:严格武术类机构的设立标准,确保其资质合格;强化教练员的职业道德与技能考核,杜绝无德之人混入教学队伍;以及加强监管,对发现问题的机构及时整顿处理。
对于家长来说,在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时应保持理性,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安全,而非盲目追求技能提升。暑期将至,家长在考虑让孩子接触武术等项目前,应当审慎考虑,确保选择正规且安全的培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