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下大军,在南海撒下一张大网,等着美军大鱼自投罗网。
中国南海的水下景象正发生着静悄悄的变革,西北工业大学公开了最新型仿生潜水器的试验视频,这些潜水器已在南海区域投入运作,负责监测海洋环境状况。项目领头人透露,他们正致力于开发体型更大、重量更重的潜水器型号,以期符合未来军事需求的愿景。这一动态显示了中国在构建仿生潜水器舰队上的积极推进,对美国而言,这是个不容小觑的新变化。中国的水下大军,在南海撒下一张大网,等着美军大鱼自投罗网。近期,央视新闻的报道让西北工业大学的一项新成果备受瞩目——一款外观模拟蝠鲼的先进仿生潜水器。这款潜水器已被部署至南海,积极参与珊瑚礁生态系统监测工作,为中国南海的环境研究贡献力量。尽管仿生潜水器因其独特外形和较少公开露面而引人注目,但实际上,这类技术在国际上并非罕见,美国、英国等海洋科技强国均有类似研发。中国虽非该领域的先驱,但在这一技术上的快速进展却引起了外界的惊叹。
自2006年起,该项目团队已成功研发六种不同型号的仿生无人潜水器,排水量范围从10公斤至720公斤。技术的积累加速了他们的研发进程,几乎在新型潜水器投入使用的同时,更大规模、排水量达800公斤级的潜水器研发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且团队规划中还包括了未来超1000公斤级的潜水器。这类大型潜水器将拥有更远的航程和更强的载荷能力,不仅适用于科研任务,加载特定装备后亦可转为军用,这正是为何外界对此特别关注的原因。
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仿生潜水器采用了模仿生物的推进方式,而非传统螺旋桨,如蝠鲼仿生潜水器通过模拟蝠鲼的胸鳍推动水流前进,这让其在水下的声纹特征接近真实生物,大大增强了隐蔽性,对抗声呐探测,提高了对潜艇的侦察效率。
虽然受限于体积,未来可能装备的武器威力有限,但在水下环境中,即使是少量炸药也能对潜艇构成威胁。结合其高度隐蔽性,仿生潜水器有望成为“水下隐形战士”。然而,其速度较慢,需依赖精确的情报与伏击战术来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