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家住来宾市的3岁半男孩小康,因反复腹痛十天去到当地医院检查,由于未查出病因又转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就诊,医生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一番聊天,找到了病因。
“最近孩子的饮食正常吗?有没有吃比较硬的东西?孩子吃过柿子、山楂、酸枣之类的吗?”
“吃过柿子,今天还吃了两个。”
“是已经熟透的柿子,还是比较涩口未成熟的?”
“是不够熟的,还有点涩的。”
11月是柿子大量上市的季节,该医院小儿外科住院医师梁小雄在问诊时了解到,小康近期吃过柿子,结合胃镜检查看到胃内有大量黄色粘连的胃石头,以及每年医院都会有不少因吃柿子致病的案例,医生初步判断孩子患上的是胃石症。11月3日,经过5个多小时的胃镜下手术,医生顺利帮小康将胃石取出,次日他便可以正常进食、出院回家。
医生通过胃镜取出胃石
“小康的胃石有3颗,直径都有3厘米至4厘米,算是比较大的了。”给小康取胃石的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建勋有着30多年做胃肠镜的经验,他表示,小康的胃石也被称为“胃柿石”,
柿子果肉在胃肠道内被其他食物包裹成团状,应该是连续食用柿子超过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形成的,空腹食用柿子更容易形成胃石。
医生从小康胃里取出的胃石
梁小雄介绍,胃石症是指在摄入某种食物或毛发后,在胃酸的作用下,在胃内聚集成坚硬的团块。胃石分为植物性、毛发性、乳源性、药物性胃石。“小康的这种植物性胃石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梁小雄表示,像山楂、柿子等水果含有丰富的鞣酸,在胃酸、蛋白质和果胶、纤维素等成分的共同作用下,就很容易形成胃石。而“胃柿石”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植物性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