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报道一些地方加油站利用加油机偷油逃税的行为,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加油机作为特种设备,从生产、安装到使用和维修都有严格的监管,通常情况下加油站没有作弊的机会。然而,一些加油站却能突破层层监管,背后存在一条黑色利益链。
福建漳州的俞先生反映,他在当地一个加油站给爱车加油时,可能遭遇了“偷油”情况。当时他的油箱油表显示续航40公里左右,但加满后显示加了56.48升,这明显超过了他50升容量的油箱。俞先生表示,他每次都是用到底油才去加油,最高峰一次油表显示零公里,但在其他加油站只加了54升多。
河南的张先生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他通常在油箱表显示还剩两格时去加油,并习惯把公里数清零观察新加的油能跑多少公里。通常行驶300公里时会加30升左右,但有一次行驶290公里去加油时,却加了40升。很多消费者都遇到过类似的加油困扰,但由于缺乏实际证据,难以证明是否被偷油。
俞先生事发后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执法人员检查后未发现异常。由于加油站拒绝调解,俞先生只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执法人员未能查出问题,可能是加油站确实没有作弊行为,也可能是作弊手段过于隐蔽,现有技术装备无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