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羽绒服再次成为御寒神器。然而,许多消费者发现自己的羽绒服并不符合标准。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一些不法商家以“丝”代“绒”的造假行为,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11月26日,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发布《羽绒制品消费提示》,指出一些商家长期利用“清仓”、“孤品”、“瑕疵”、“尾单”等噱头进行甩卖,甚至通过主播发誓等方式销售的羽绒产品存在高发假冒现象。
11月27日,“这波降雪上强度了”和“羽绒服不能只看含绒量”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浙江湖州织里公安捣毁了一处生产、销售伪劣羽绒服的窝点,查获假羽绒服7万余件,涉案价值700余万元。办案民警表示,这些羽绒服的吊牌上标着70%绒,但实际检测显示,其羽绒绒子含量基本为零。
11月24日,央视《财经调查》报道了市场上存在部分不达标的“假羽绒制品”。这些伪劣产品为了压低成本,使用“飞丝”冒充“羽绒”,并提供一套假冒的合格证、水洗标、羽绒充气标、吊牌等质检手续。这些劣质产品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流向消费者手中,有的童装羽绒服已售出数万件,羽绒被还会流向酒店、民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