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扮演着吸收营养和能量的重要角色,并且是人体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关键场所。当这种平衡被破坏,过度的营养吸收可能导致肥胖等代谢问题。近期,一项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合作的研究,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发表,该研究首次从大量中国肥胖人群样本中识别了一种潜在的致胖菌——巨单胞菌,并阐述了它如何通过分解肠道中的肌醇、加速脂质吸收、最终促成肥胖的机理。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1005份肥胖者与健康人的粪便样本,结合宏基因组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发现巨单胞菌与肥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且这种细菌与宿主的遗传风险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肥胖的发生。研究细分了三种肠道类型,以不同核心菌群为特征,其中富含巨单胞菌的类型与更高的BMI和肥胖率相关联。这一关联性在另一独立的人群队列中也得到了确认。
肥胖的成因复杂,涉及遗传与肠道微生态两大因素。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对于遗传风险较低的个体,肠道菌群对BMI的影响尤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巨单胞菌对肥胖的促发作用会根据个体的遗传背景有所叠加。
为了深入理解这一过程,研究使用多种实验模型,包括无特定病原体小鼠、无菌小鼠等,证实了特定的巨单胞菌种(Megamonas rupellensis)能够促进高脂饮食下的体重增加和脂肪积累,揭示了其通过影响肌醇代谢、促进脂肪酸吸收的机制。具体来说,该细菌能够降解肌醇,而肌醇的减少则增强了脂肪酸的吸收效率,从而导致肥胖。
此项研究的主要贡献者,华大基因的杨芳明博士指出,这项大规模研究不仅揭示了肠道巨单胞菌与肥胖之间的强烈关联,还阐明了其致胖的具体机制,为肥胖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潜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