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幕,全国共有1342万名考生参与了这场年度大考,较去年增长51万,刷新历史记录。随着2024年高考成绩即将分批揭晓,考生们正步入“高考考后综合征”的频发阶段。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儿少心理中心的王婷医生于6月21日接受了访问,提醒考生及其家长应留意这一现象,若情绪长时间未能得到改善,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高考考后综合征”虽非严格的心理学术语,却概括了高考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诸如焦虑、抑郁及过度放松等。王婷医生指出,此综合征尤其影响四类考生:一是高度焦虑的考生,考后骤然失去压力支撑易致心理失衡;二是对成绩抱有极高期待的考生,可能因期望未达标而感到失望;三是自我要求严格的考生,他们常反思表现,易情绪波动;四是心理承受力较弱的考生,面对突变难以适应。部分考生因成绩未知而极度紧张,甚至出现身体不适;有的则因成绩不佳深陷沮丧,自我否定;还有考生选择过度娱乐,导致生物钟混乱,极个别人更涉险行事。
王婷强调,通过情绪、身体状况及日常行为的变化,可初步判断是否出现“高考考后综合征”。若这些迹象持续两周且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就医。她提到,大多数患者能自行缓解,严重者亦能在两周内通过调整恢复,但长期受困需专业介入。王婷分享了成功案例,有考生经历焦虑、抑郁后,经治疗顺利步入大学。
对于如何应对“高考考后综合征”,王婷提出,维持规律作息至关重要,适度放松而非放纵。利用假期探索新知、培养兴趣,有助于避免心理困扰。她还呼吁社会各界理性看待高考,将其视为人生旅程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关怀与理解,鼓励沟通,营造宽松环境,必要时引导孩子向专业人士求助。
总之,高考后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需要考生、家庭乃至社会共同关注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