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空间里,一种被称为“职业闭店人”的群体引发了关注,他们专门协助商家策划停业或逃避债务,手法包括资产转移、变更经营者等,意图使商家规避法律责任并从中获利。这一行径近期因一起诉讼案被推上风口浪尖。一名消费者因其在瑜伽店预付的课程未消费完毕,而该店突然关闭,店主“跑路”,遂将背后的操作者——一名“职业闭店人”刘某告上法庭。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审理后,判决刘某需赔偿消费者未使用的会员卡金额。
据调查发现,网络上存在着不少提供所谓“闭店服务”的账号,他们标榜能提供“债务管理”和“零风险闭店方案”。这些服务通常分为不同档次,低档次服务要求原店主支付相当于两个月运营成本的费用,但可能导致消费者长时间内无法获得妥善处理;高档次服务则收取更高费用,承诺通过课程转接或补偿购物卡等方式快速解决消费者问题,号称两周内完成安置,成功率高达90%。此类服务提供者坚称其操作合法,无须担心法律后果。
然而,现实案例揭示了这种做法的潜在危害。王女士遭遇瑜伽店突然关闭,发现自己的课程无法继续,且店铺已迅速注销,法人变更。通过与其他受害会员交流,她意识到这是“职业闭店人”所为,随即提起诉讼。法庭审理揭露,原法人将股权全部转让给刘某,后者在未妥善处理会员债权情况下,以虚假清算报告注销公司,法院因此判定刘某应对王女士的损失负责。
法院指出,“职业闭店人”的行为实质上是将商家的财务危机转嫁给无辜消费者,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还可能触及法律红线,破坏市场环境。此外,这一行业链中还涉及到非法利用他人信息注册公司、非法信贷操作等问题,对社会信用体系构成威胁。法官强调,任何试图规避法律的商业行为都将面临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信用惩戒乃至刑事责任,提醒公众警惕此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