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一位来自嵊州的48岁男性患者抵达市一医院感染科就诊。当时,他情绪极度烦躁,难以安坐,声称已持续低烧数日,且每当遇到风吹便感胸闷、喉咙紧缩,虽极度口渴,却对饮水产生恐惧。
医生根据症状,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感染狂犬病毒。尽管患者否认近期曾遭受猫狗咬伤或抓伤,但通过脑脊液NGS检测,最终确认其体内存在狂犬病毒。
后续采访中,市一医院感染科许湘医生透露,在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时,得知其已在就医三天后不幸离世。经询问家属得知,患者曾在数年前遭狗咬伤。狂犬病一旦发作,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致死率接近100%。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潜伏期最长达19年。发病时,患者通常表现出极度恐惧、狂躁、恐水、畏风等症状,随后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瘫痪乃至呼吸中枢麻痹等严重状况。目前,该病仍属可防不可治之列。
许湘医生强调,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一旦被猫狗抓伤或咬伤,应迅速清洁伤口,使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并尽快前往附近医院接种狂犬病疫苗。若伤者为流浪猫狗所伤,除接种疫苗外,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疫苗应在受伤后24小时内接种,通常情况下,半年内再次被可疑动物咬伤无需重复注射。然而,若超过半年后遭遇咬伤,则需加强接种。
除猫狗外,狐狸、獾、蝙蝠等亦为狂犬病高风险传播动物,牛、羊、马、猪等家畜及兔、鼠等啮齿类动物也可能传播此病。相比之下,禽类、鱼类、龟、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通过这一病例,医生呼吁公众认识到狂犬病完全可预防,不必恐慌,但鉴于当前发病后无药可治,务必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采取接种疫苗等必要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