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B站网红up主,680支科普视频,250万+播放量,77岁的他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观众在浩瀚深空“冲浪”。“风为笔,沙为墨,火星处处有杰作......”从北京大学的讲台到全国各地的讲座,生动、简洁、幽默是他的科普风格,他因此收获了“太空导游”的爱称。1965年考入北大,1970年毕业留校,58年间他勤勉治学、潜心育人、热心科普,将科学的种子播撒。他就是来自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焦维新教授。
2月20日,北京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正式开学。腊梅初绽,万物新生。已经退休的焦维新又回到了校园为同学们讲课。跟随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一起走进焦维新的课堂,走进这位高龄网红的“维新宇宙”。
↓点击视频,走进焦维新的科普世界↓
焦维新教授的一堂课
2月24日周五下午,在北京大学第三教学楼(三教)208教室里,焦维新正在为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同学讲授“空间科学与技术基础”。这是北大春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寒假归来,早春的校园里、课堂上处处是久违的生机。
课前,焦维新提前半小时左右就来到了教室。他上午刚刚结束一个行程——受出版社的邀请,在202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评介几本书,结束后马不停蹄地回到北大给同学们上课。上完这节课,他又要去参加一场特殊的家长会——焦维新的孙女今年高三,还有100天高考了,学校举办的誓师大会专门邀请焦维新给同学们讲话,为大家加油鼓劲。本学期,除了在北大继续为本科生讲课外,他预计还有30—40场各类科普讲座。此外,他还有4本即将出版的图书在修订中。
充实,是焦维新退休后的生活主旋律。他告诉记者:“除了去年底感染新冠以后休息了20多天,我一年四季几乎每天5:30左右起床工作,早上、上午、下午、晚上工作4个时间段,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10小时。”
为了始终把握学科前沿,每天早上,焦维新都会从美国太空网等专业网站搜集空间物理学发展的最新消息,分门别类地保存。这些最新的信息,也被他引入了自己的课堂。很难想象一位77岁的老人还能保持这样紧凑的工作节奏。
“空间科学与技术基础”每次课合计10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焦维新手握一支PPT翻页笔,全程站立,偶尔走动,没有用话筒。他讲课连贯,学科知识和一些专业内的趣味话题穿插着,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偶尔同学们会被逗乐,也或许是听到了什么有启发性的内容,有几位坐在后排的男同学时不时低声交流。
焦维新介绍,这是地空大一同学的选修课。不同于高等数学、基础物理等工具性质的必修课,也不同于面向全校同学的科普性质的通选课,“空间科学范围很广、空间技术更是包罗万象,大一的同学,专业知识还很有限,所以这个课不适合讲太深,我主要是想让大家了解学科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未来发展趋势,为他们5月份选专业提供一个参考”。
焦维新2010年退休。2016年,地空学院邀请他回来为本科生讲课,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我1965年考入北大,到现在58年了,对母校的感情不是一点点。学校需要,我就回来。况且退休后我的压力少多了,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继续为学生上课,很开心。”他认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把书教好,即便要搞科研也应当以不影响教学质量为前提。“北大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国家把最优秀的学生送到北大,那么作为北大老师就应当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7年间,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日新月异,所以每一次上课,焦维新都会对内容进行调整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