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身份证和手机放在一起会消磁”的论调在网络上热传。针对这种说法,许多人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只是网络上的传闻。那么,这一说法真的靠谱吗?身份证真的会被手机“消磁”吗?今天,我们就要为大家揭开这个疑团。
首先,为了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身份证的内部结构说起。目前市面上的身份证、公交卡、食堂卡、甚至是一些小区的门禁卡,都属于非接触式的IC卡。这种卡的最大特点是,其内部的射频芯片并不像磁条那样可以明显地看到。试试这个小实验:开启手机的手电筒,并对准身份证国徽面的右下角。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方块,那便是射频芯片,它里面储存着我们的个人信息。
但是,身份证的结构并不止于此。当你稍微移动手电筒的光线,你会看到一条细细的线。这条线,其实是身份证的线圈部分。当我们用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时,阅读器会发射一个射频信号。身份证的线圈便会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吸收这个信号,为射频芯片提供短暂的电能,使其完成与阅读器的信息交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流通的第二代身份证,采用的技术是无线射频识别,它并不包含任何形式的磁条。因此,说它会被手机“消磁”其实并不准确。如果你发现身份证无法正常工作,那更有可能是由于其内部芯片或线圈受损,而非被“消磁”。
那么,银行卡会不会被手机“消磁”呢?其实,银行卡主要分为两种:磁条银行卡和接触式IC卡。对于磁条银行卡,由于其信息存储方式依赖于磁性,确实容易受到强磁场的干扰而导致数据丢失。不过,如今的智能手机大部分都使用微型扬声器,其磁性并不强,所以实际上并不容易对银行卡造成损害。反而,一些生活中的磁性物品,如某些带有磁性的包包,更可能对磁条银行卡造成损伤。
至于接触式IC卡,由于其数据存储在内部的芯片中,不受磁场的影响,因此不存在被“消磁”的风险。不过,为了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许多这样的银行卡背面依然会有一条磁条。
无论是身份证还是银行卡,和现代智能手机放在一起基本上是安全的。但如果发现任何卡片出现异常,一定要妥善处理,以防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保护好自己的财务和个人信息,从日常小事做起,不被谣言所误导,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