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一定要睡到昏天黑地!”
每到周五
都有人立下这样的“誓言”
起早贪黑工作了一周
就指望着这一两天能补补觉
手机关掉闹钟、调成震动、插上充电器
以为能够美美地睡到第二天晌午
结果却在每天该上班的点
准时睁开了眼睛
这“倒霉”的生物钟
就离谱!
于是
许多人开始琢磨调节生物钟的方法
有强迫自己前一天晚上早睡的
也有人打起了保健品、药物的主意
甚至还有人参考出国倒时差的方法
直接通宵不睡
打算到第二天晚上再“睡个痛快”
但实践证明
这些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毕竟
生物钟是生物为了适应昼夜更替
而形成的一种节律性生命活动机制
一旦形成
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不过好消息是
近期
我国科学家对生物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发现了导致生物钟紊乱的原理
周末睡不着、工作日睡不醒的你我
或许要“有救了”
↓↓↓
“无形”变“有形”
生物钟的“指针”是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生物钟是一个神秘而无形的东西,人类对它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研究生物钟分子生物机制的科学家,他们从基因层面证实了生物节律是如何运行的。
但是,生物钟是如何维系、调节的,我们此前并不清楚,在搞清楚它的原理之后,我们才能在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介入干预、对症治疗。
北京时间6月2日凌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生物钟的研究论文,这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慧艳研究员团队和张学敏院士团队合作在该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
他们发现,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是调控机体节律的细胞器,揭示出“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
据李慧艳研究员介绍,大脑视交叉神经上核区域是昼夜节律的指挥中枢,又称“中枢时钟”,其神经元的初级纤毛,在每个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只有一根,就像一根“天线”。
研究人员发现,这一“天线”结构每24小时伸缩一次,如同生物钟的指针,通过它可实现对机体节律的调整和时差的调节。也就是说,生物钟并不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玄学玩意”,而是有形的、可视化的人体内部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