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冯尧
随着碳酸锂价格一路击穿50万元/吨、40万元/吨和30万元/吨,整个市场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在市场看来,最为尴尬的是,此前试图分享“蛋糕”钠电池产业链。
面对价格在20万元-30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钠电池是否还有成本优势?在近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眼里钠电池优势尚存,但最为关键在于实现量产才能将成本优势显现出来。对于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化,业内普遍认为,钠电池初期与锂电池需形成差异化打法,而并非直接竞争。
近日,包括宁德时代、中科海纳、传艺科技等钠电池主要玩家也对锂价暴跌作出回应,认为锂价在15万元/吨,钠电池仍具有竞争力。更有机构测算,即便碳酸锂价格跌至10万元/吨时,规模化生产后采用层状氧化物体系的钠离子电池较其仍有15%的成本优势。
钠电量产成为关键“胜负手”
根据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27.75万元/吨,而实际的成交价可能更低。去年年底碳酸锂价格站在60万元/吨的高位时,钠电池“替代”的呼声极为高涨,业内从而掀起“钠电热”。
宁德时代已经多次明确表示其钠电池将在年内量产,而孚能科技甚至已与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EV3钠电池定点函”,明确表示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前启动量产。包括鹏辉能源、同兴环保、传艺科技等已进入产品中试阶段,而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厂商处于钠离子电池研发和技术储备阶段。
不过,随着碳酸锂价格在短短4个月内暴跌,业内甚至预期其价格将向20万元/吨的关口“俯冲”。这一过程中,市场中不免会产生“钠电池成本优势是否依然明显”、“布局钠电会否产生战略误判”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