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2月4日晚,四川南充市迎来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蛴蟆节”。灯火流连,上演万人空巷的年味狂欢。
正月十四送蛴蟆,是川北地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间传统节目,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送蛴蟆灯”。蛴蟆灯究竟是什么?有什么讲究?今年的蛴蟆灯又有哪些不同?记者在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实地探访了一番。
区志记载:嫩竹竿,可手持
又是一年正月时。在顺庆区共兴镇,当地人提前好几天就开始扎“蛴蟆灯”,灯的外观各有不同,除常见蛴蟆形状外,还有生肖灯、鱼灯、飞弹灯等。小的一个人就能拿走,大的则需要多人抬走。
据《顺庆区志》记载,“蛴蟆灯”下部是嫩竹竿,可手持,顶部划破编成灯笼形,外部四周敷白纸,白纸留一小口通气,内置一截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