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专家解读胡鑫宇案三大疑问:身首会不会从缢索处分离?
失踪106天后,胡鑫宇遗体被发现。
此案备受关注,目前仍有不少疑问待解。就此,记者采访了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法医师马智华。
距离致远中学不远处一粮库被围起警戒线,有疑似法医和警察在勘查现场。
疑问一
身首会不会从缢索处分离?法医专家解读胡鑫宇案三大疑问
对警方通报中遗体被发现时的缢吊状态,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感到疑惑。有网友认为,人体是靠肌肉组织连接的,骨骼在自重的影响下,很难吊如此之久。
那么,人体在死亡后会经历哪些阶段;长时间缢吊情况下,身首从缢索处分离的可能性有多大?
马智华表示,法医学里,根据尸体现象出现的早晚顺序,将其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早期尸体现象一般是指人死亡后24小时内所发生的尸体变化,包括肌肉松弛、尸冷、尸斑、血液凝固、尸僵等。
死亡24小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尸体会发生实体腐败、霉尸、白骨化等现象。
但早、晚尸体现象的时间划分是相对的,尸体现象是一个系列持续的过程。法医专家解读胡鑫宇案三大疑问!
马智华说,晚期尸体现象经历的时间有多长,跟尸体所处的环境关系非常大,比如温度、湿度、风,还有生前自身有没有疾病等等因素都有关。若在冬季的野外环境,即使死后经过时间较长,也可能只看到早期尸体现象。
本案中,遗体发现地位于室外通风处,又在树林中比较隐蔽,一般来说两三个月都处在腐败阶段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