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发热门诊:接诊33人中有20位老人,快速甄别风险人群。
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石子,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正在打破静默而孤僻的乡村。2023年1月8日起,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将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的重心已逐渐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在“保健康、防重症”的防疫目标下,中国1.7万个县级医院、3.5万个乡镇卫生院、59.9万个村卫生室站到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作为疫情防控的前哨站,乡镇卫生院面临着怎样的考验?他们做了哪些准备,又在经历什么?12月28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走进杭州一家乡镇卫生院蹲守了一天,记录下基层医护人员为应对疫情冲击的一幕幕。
发热门诊的8小时:接诊33人,其中20位老人
中午12点多,刚吃过饭,78岁的蒋英拖着发热的身体,走了2里路,来到当地卫生院。乡镇发热门诊:接诊33人中有20位老人。
前一天夜里,她感觉不舒服,“冷得很,一点都不愿意动,可能发烧了。”家里没有体温计,也没有退烧或感冒药,蒋英以为“熬一熬就好了”,第二天仍强撑着给老伴烧饭——老伴80岁,有高血压,严重的痛风导致瘫痪。直到第三天,她还是头晕,老伴劝她“去镇卫生院看看。”
蒋英走了20多分钟才到卫生院,怕儿子担心,她没告诉三个儿子,“就一个儿子留在村里,今天上山挖笋了,我不去打扰他。”
在发热门诊时,蒋英的体温37.8℃。值班医生刘亮给她开了六粒布洛芬缓释胶囊和一盒藿香正气胶囊——退烧药紧缺,不得不拆零配药。乡镇发热门诊:接诊33人中有20位老人。
“我的抵抗力已经磨炼得相当高了。”42岁的刘亮正“全副武装”在发热门诊值班。
这家位于杭州富阳的乡镇卫生院,共34名职工,其中9位全科医生和两位乡村医生。从医20年的刘亮是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