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之后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突破疫情的阻障是关键,因为疫情造成了很多不确定性,威胁了各项工作的推进,干扰了人们的预期。动态清零总方略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它的基本政策指向有着深刻的国情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深得人心的。把动态清零的政策真正执行好,老百姓肯定欢迎,因为没有人愿意染上新冠,低感染风险的环境更加让人安心。
然而有的地方错误理解动态清零,为了清零其他都可“休克”,把动态清零搞成了静态清零,引起了群众的意见,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改变这种情况,不断放大动态清零的正效应是对这一方略的真正维护,反之则可能破坏它的群众基础,使它的执行变得艰难。需要明确指出,人民群众从来都不反对动态清零,而是对有的地方简单粗暴的清零方式有所不满,这一关键区别一定不能混淆,要理得非常清楚。
如今有了便宜方便的核酸检测手段,有了之前的抗疫经验积累,北京等很多城市能够借助这些手段和经验实现一边防疫一边保持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其实上海市曾经把精准防疫做得相当好,只是当时对奥密克戎缺乏完整认识,又没有常态核酸的屏障保护,出现了闪失。不能因为那次闪失就否定之前上海市精准防疫的大量经验。
另外,全国很多城市也都有各自精准防疫的经验积累,虽然全国不时有个别地方实施较大范围甚至全域静态管理,但是整体看,它们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是全国的个别地方,受影响的人口比例很低。
也就是说,动态清零已经有便捷核酸手段的支持,也有越来越成熟的组织经验基础,在确保不发生疫情规模性暴发的前提下,我认为各地应该就建立防疫的确定性常态开展探索。这当中有几个关键的规则需要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