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回应“关于将肿瘤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问题时指出,部分地区已将部分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此外,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将安全有效、费用适宜且收费标准明确的基因检测项目按程序纳入当地医保支付范围。
目前,治疗包括肺癌等癌症在内的靶向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而使用特定的靶向药需以基因检测为前提。但现实情况是,靶向药物的优势在得到认可并陆续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同时,基因检测却面临临床应用时间较短、技术尚不很成熟、价格费用较高等问题,多数地方尚未将肿瘤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
以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肺癌为例,国家医保局指出,治疗药物克唑替尼的医保限定支付范围为“限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或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也意味着,需要先通过基因检测,证明患者存在ALK或ROS1突变,医保基金方予以支付。而上述基因检测服务,单次费用可达数千到上万元,还有些基因检测公司将ALK、ROS1等检测项目打包销售,这也导致了患者因基因检测费用较高放弃,延误病情的情况。
《扬子晚报》此前报道,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基因检测率只有40%-50%,二三线城市仅为20%-30%。临床结果显示,不经基因检测筛选的患者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平均有效率仅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