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出土大量封泥、简牍,云南晋宁古滇国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是一处周代至秦汉时期的大型遗址,与北部约700米处的石寨山滇文化墓群有密切关系,2019年石寨山墓地曾出土一枚“滇国相印”封泥。2019年10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支持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河泊所遗址中的上西河村西南地点、上蒜第一小学北侧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9月28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获悉,河泊所遗址最新发现出土的封泥、简牍,对研究两汉时期云南的边疆治理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河泊所遗址发掘实况。国家文物局供图
出土文化遗物2000多件,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
会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正雄告诉记者,“河泊所遗址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认为是新石器时代遗址。2008年滇池盆地调查明确其属于青铜时代,为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由河泊所及其周边大大小小的数十处遗址构成,统称河泊所遗址群。”
2014年,考古人员依托“石寨山古墓群考古工作计划”在河泊所周边进行了系统的勘探工作,并初步明确了河泊所早期遗址为“台地—水域”相间分布的模式,每个台地可能对应不同的功能分区,具有城市初级功能的空间架构。
据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对河泊所村东的地块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共1800平方米,揭露出22块田块、24条道路(田埂)、4座水井、1座窑址、84条沟、228座灰坑、12座土坑竖穴墓、19座房屋以及200余座婴幼儿瓮棺葬。如此数量众多的瓮棺,在国内并不多见,在滇文化分布区内也属首次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对“葬俗”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