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 报道 记者 樊巍】《环球时报》记者9月19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处获悉,9月17日上午,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一架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高空气象探测大型无人机“翼龙”-2从红原机场腾空而起,在“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的阿尼玛卿雪山7500米高空成功空投12枚探空仪,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大气微波综合廓线仪一起,实现对青藏高原大气垂直和下垫面“扫描”。
伴随着一组组三江源地区云系分布、水汽结构、风场及下垫面情况等观测数据实时传回地面指挥系统,我国高空大型无人机高原气象观测试验首飞作业成功,为科学把握我国南亚高压、南支槽、高原涡等天气气候系统演变以及低纬海洋水汽进入我国通道等影响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对我国进一步提高西南地区天气预报准确率、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试验总顾问徐祥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青藏高原对我国、东亚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有着较大影响,但该区域建站难、大气垂直结构及下垫面观测信息缺乏。借助高空大型无人机机动观测的优势,获取定点和更大范围垂直观测资料,尤其是对三江源地区和“冰川之乡”波密等大气垂直探测与水分循环三维结构、水补给的新认知,将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保障决策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一直被视作天气预报难度的“天花板”。该试验是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气象观测专项计划——“海燕计划”的重要成果,有助于获取三江源地区气象多要素、多维度、高分辨率的全方位探测数据。气象部门将充分应用此次获取的大气垂直廓线及下垫面生态数据资料,推进对“亚洲水塔”的云-水资源循环研究及后期云-水资源影响分析,提高天气预报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试验总指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良序表示,首飞成功之后,还将聚焦三江源地区水汽通道、冰川分布和冰川区域水补给开展多架次飞机探测,推进以高性能大型无人机为主体的空基观测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国家机动观测业务,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更丰富数据资料。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执行此次试验任务的翼龙无人机具有高可靠性和优异的复杂环境适应能力,不仅能进行气象探测,还可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急通信、灾情勘测等多种场景。而机载下投式探空系统则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制,该产品已在多种无人机平台进行测试、使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在气象应急、灾害监测、生态监测、人工影响天气等诸多行业、领域,都能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