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吴尊友微博】;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9月17日在微博发布长文,全文如下:
9月16日,重庆卫健委发布消息称,重庆市确诊1例输入性猴痘病例。消息一出,各媒体相继报道,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止8月7日,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共报告猴痘病例27814例,死亡11例;截止9月5日,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病例52996例,死亡18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病例数增加91%,死亡数增加64%。总病死率为0.03%。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区域,同期病例数从85例增加到159例,增幅为87%,无死亡;其中,澳大利亚以124例(78%)为该区报告病例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新加坡16例(10%),再次是新西兰5例(5%)。好消息是占全球猴痘疫情98%以上的欧美两个地区的疫情以周为单位统计,都已经出现明显下降。
1.是否有漏网病例
新冠疫情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为防止猴痘疫情输入,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这次重庆报告中国大陆“首例”猴痘病例的发现,就是在新冠防控入境“7+3”隔离措施中发现的。
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新冠防控的入境“7+3”隔离措施,可以拦截住大部分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但对于潜伏期超过7天的病例,就有可能流入社会。重庆报告了中国大陆“首例”猴痘病例,是否还有漏网的病例?
从既往传染病由欧美国家向西太平洋区域国家或地区的传播特征来看,一般都是先传播到澳大利亚,再到新加波、日本、泰国等,再到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我国台湾省,再到中国大陆。艾滋病当年传播流行的过程是这样的,目前报告的猴痘疫情扩散也是类似的。考虑到西太平洋区域目前仅有澳大利亚、新加波、新西兰3个国家达到5例以上,在重庆报告“首例”猴痘病例之外存在漏网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