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记者齐琪、罗沙)记者29日从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全面施行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法院累计登记立案13837.17万件,平均当场立案率达到95.7%。
据最高法立案庭庭长钱晓晨介绍,人民法院不断提升登记立案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水平,建立健全现场立案、自助立案、网上立案、巡回立案、邮寄立案、12368热线立案和跨域立案服务等立体化、多元化的登记立案新模式。全国法院100%应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手机“掌上立案”实现四级法院全覆盖、主要案件类型全覆盖。“足不出户可立案”“一次不跑就立案”新模式,让当事人充分享受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便利。
2019年以来,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人民法院定分止争职能从传统开庭审判向纠纷源头和解纷前端延伸。2021年,全国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10.68万件,今年上半年达330.43万件。2018年至今在线调解量累计超过3048万件,2021年超过1000万件,今年上半年超过572.25万件。
“为确保立案登记制改革真正落地见效,2015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全国法院采取专项督查、常态督导、交叉检查、全面自查、视频巡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强化跟踪监督,坚决防止‘立案难’问题反弹回潮。”钱晓晨说,针对年底不立案、拖延立案问题,通过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投诉举报功能,研发上线立案偏离度预警系统,综合施策。2021年12月,全国法院收案数大幅增长,较2020年12月增加134万余件,同比增长104.16%。
钱晓晨表示,仍然有当事人反映部分地区、少数法院存在着立案难问题。人民法院将继续强化改革督导举措,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核查解决不立案问题。开展明察暗访,加强跟踪督查。加强对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立案工作的对下指导,统一立案标准。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大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宣传力度,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行使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