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4日,法国总统大选初步出口民调揭晓,届满总统马克龙成功当选。
他击败的,是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总统候选人,五年前的“老对手”玛丽娜·勒庞。
看起来像是旧剧重播,但细观之,这场候选人之间支持率惊险接近的大选,与当年已全然不同。马克龙此次创造了历史,成为20年来首位成功连任的法国总统,但法国和欧洲的明天,却将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徘徊。
【“温和精英”VS“危险女人”】
这是玛丽娜·勒庞第三度冲击总统宝座失败。
勒庞的家族被称为“法国最危险的家族”,“国民联盟”前身——极右翼派别的“国民阵线”创始人,就是她的父亲老勒庞。
极端民族主义——法国优先、反对文化多元、反对经济全球化;
极端排外——反伊斯兰教、反犹太、反移民、反难民;
极端平民化——反对代议制民主、拥护全民公投、与精英阶层对立。
极端,是“国民阵线”的政治底色。
在勒庞心目中,是父亲将“政治病毒”遗传给了自己,为了让“国民阵线”跻身主流政党,她不惜与其决裂。首度竞选失败后,她2017年第二次角逐大选,对阵的正是政治新星马克龙。
马克龙出身中产、年轻有为、雄心勃勃,以跨越左右之分的中间派旗号亮相,誓要“复兴法兰西”。最重要的是,他塑造了温和精英人士的形象,与勒庞所代表的极端化截然相反。
“天选之子”让法国中左翼选民眼前一亮。那一年,39岁的马克龙,以神话般的30%得票优势遥遥领先,击败勒庞,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最年轻的掌舵者。
二度败北后,勒庞奋起直追,调整策略,将“国民阵线”改了名,开始打亲民和包容牌,试图淡化政党极端色彩。
【总统“不下凡”,光环褪色?】
也许是大环境变了,又或者马克龙的光环消失,勒庞的策略奏效了。2022年大选的第一轮投票当中,马克龙得票率27.8%、勒庞得票率23.2%,勒庞成功把差距缩到了4个百分点。
这是勒庞离总统宝座最近的一次。
4月22日,大选终极对决在即的“封麦”之日,勒庞在采访中嘲讽马克龙“像高居在奥林匹斯山的神仙,偶尔下凡”。
五年来,马克龙不止一次被贴上“冷漠”、“傲慢”、“高高在上”等标签。马克龙自称“朱庇特”(罗马神话中众神之王),其后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几类弱势群体开刀:
排除对动产与金融投资财产征税,被认为将富人负担转嫁给中下阶层;
对国有铁路公司改革,导致新入职员工失去铁饭碗;
建议退休年龄提升至65岁,临近退休族群不满,爆发数十年来历时最长的大罢工;
为减排大加燃油税,激怒蓝领和货车司机,引发了这个国家50年来最严重的骚乱——“黄马甲”运动。
“黄马甲”运动是马克龙上任后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其支持率一度跌至23%,也因此被冠以“富人总统”名号。执政两年后,他首次正面回应,在记者会上否认为富人利益着想,坦言执政会更人性化。但他不认为,自己让法国“走错了路”。
结果,这次大选,勒庞切中马克龙痛点,灵活地打起了民生牌。她走到群众中间拉家常算生活账,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同理心,咬住马克龙任内民众购买力下降等问题,拉走了一部分选民。
马克龙也以和民众自拍等方式秀亲民。与2017年相比,法国领导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一切,正产生越来越出乎意料的影响。在展示自己竞选现场大步流星、因天热露出胸膛以及为俄乌冲突斡旋眉头紧锁的照片后,马克龙收获了两极化评价。
【选民“两个都不要”?】
相比内政,马克龙似乎更在意塑造法国在欧洲和世界上的大国形象。
从贝鲁特大爆炸后一月两度到访黎巴嫩,到坐在“三米长桌”旁与俄总统普京会谈,忙于穿梭外交调解俄乌冲突,对“戴高乐主义”回归的努力,曾帮助马克龙挽救了自己的支持率。
不过,外媒评论,这位法国领导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国际事务中,以至于忘记了本国选民,直到选举前一周,他才首次做竞选演讲。爱国的法国人认为,总统应首先处理本国问题。
路透社指出,即使胜选,马克龙将面临艰难任期的迹象,早已显现。
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分析,本次大选第二轮投票率是自196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法国选民决定投空白票,甚至不投票,以表达对现制度的不满。
五年来,勒庞一派支持率的上升,说明极端保守主张不再是法国社会的边缘想法。不过,抛开去妖魔化的表象,其政策内核仍不能让选民们放心,比如勒庞提议禁止在公共场合戴伊斯兰教头巾。但是,这不妨碍选民为了反对马克龙而支持勒庞。
法新社指出,马克龙曾承诺尽一切努力,确保法国人不投票给极右翼,但他失败了。传统左右两派联手遏制极右翼的“共和阵线”失去了力量,被“反马克龙阵线”追上。
大选前,法国还有一种观点变得流行,那就是“两个都不要”。巴黎30多个组织、工会上万人示威,最大诉求就是“不要马克龙,也不要勒庞”。这意味着,法国的政治光谱,正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也许不是以中间为界左右摇摆,而是要么归于中间,要么分别向两极背道而驰,而后者正撕裂法国社会。
【未来日子不轻松】
挑战远不止于此。勒庞极右派势力的强大,成为马克龙组建新政府的一道“拦路虎”。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以及他各类内政改革的持续考验,让他未来的日子不会很轻松。
勒庞所主张的法兰西优先,是以一种“幻想化”、极端化的方式排外和去集团化,主张退出北约来单打独斗;马克龙的务实与“向外看”,则通过大选结果告诉外界,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法国选民认为凭一国之力难以独自立足,团结盟友、强化欧盟地位和作用的想法,占了上风。
对于美国在北约的主导地位,马克龙一直颇有微词,他上任初期就寻求组建欧洲军,试图走向欧洲战略自主。特朗普主政时期,马克龙在美国会发表演说的短暂蜜月期过后,愤而批评北约濒临“脑死亡”。
但俄乌冲突爆发后,马克龙的斡旋收效不明显,法国不得不站到美国和北约一边,离那个战略自主的梦想,反而远了一步。马克龙认为,北约“被抢救起死回生”。
意外的是,这场大选的特殊之处在于,西方国家和马克龙一样焦虑。
作为普京支持者,勒庞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并认为欧洲安全框架将俄排除在外是错误的。如果勒庞胜选,其冲击力将无异于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成为2022年又一只起飞的“黑天鹅”。
因此,德国总理朔尔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葡萄牙总理科斯塔21日联合发表评论文章,猛烈抨击勒庞与“反民主力量”共谋,这个力量指的是俄罗斯。
欧洲反欺诈办公室还指控勒庞及其父亲、“国民联盟”成员挪用60余万欧元欧盟资金,但勒庞方反击称,欧洲试图干涉法国内政。
随着大选尘埃落定,凯旋门下,似乎很难说清,是谁在凯旋。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江时学指出,法国新政府将面临几个挑战:
内政方面:
第一,在国内要进一步刺激经济,使经济尽快走出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二,要落实在竞选期间作出的种种承诺;
第三,目前法国示威游行不断,要做好社会稳定、改善社会治安。
在对外关系方面,法国新政府需要考虑:
第一,如何应对俄乌冲突的溢出效应,主要是指难民问题和能源问题;
第二,如何在跨大西洋关系中,发挥法国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
第三,如何与德国和其他一些欧盟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包括如何强化欧洲的“战略自主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