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入行,“哭”了20来年
从一天挣三十到如今一场挣三百
她的每一次哭灵都是真哭!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虽然俗话说“一次生前尽孝,胜过万次扫墓”,但在一些人眼中,逝者离开人世间后,亲人给予足够多的祭奠活动,仿佛也算是一种“死后哀荣”。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在一些乡村一直存有这样的风俗,老人去世后,子女们会请来鼓乐班和哭灵人,大操大办一下,“给逝者最后的体面”,以示孝道。
长期在唐山、秦皇岛一带专职哭灵的竹姐(化名),已从业二十多年。
长期专职哭灵的经历,使她逐渐见惯生死,有着愈发豁达的个性。如今,虽因疫情等原因,自己不得不宅在家里,但回忆起自己这些年哭灵的经历,竹姐打开了话匣子。
哭灵,已被她视为终身职业。
最初说出采访意图,以为竹姐会忌讳甚至拒绝,没想到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说起自己的这个特殊职业,显得特别坦荡,顷刻间淡化了这份职业笼罩着的神秘色彩,记者只觉得她从事的其实是一份“艺术工作”。
实际上,竹姐也把这当作一份艺术含量极高的工作:“哭灵是替别人表达对亡人的思念。”
对待生死的态度呈现了不同的文化印记
18岁入行曾被围观者白眼
“你是缺爹还是少妈呀?!”
谈及哭灵,竹姐非常坦然。她说:“虽然算不上高大上,但我挺自豪的,毕竟一不偷二不抢,咱凭本事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