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上海就是最好的解释。
2月10日晚,东方卫视播出了最新期的文化节目《斯文江南》。四位演艺名家孙俪、陆毅、佟瑞欣和张铁林分别演读上海文化英雄:萧红、巴金、李叔同和徐光启,与主持人曹可凡和文化学者黄晓丹、汪涌豪,共同讲述了上海的会通。
《斯文江南》用声音做表演,以经典文本做剧本,这样的节目之前有《见字如面》《一本好书》等等,但《斯文江南》的不同之处是,将不同年代的历史人物“穿越时空”无缝串接,比如徐光启可以和李叔同一起讨论西学东渐,如何将西方科技与音乐引入中国,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贯中西”的短剧。
当文学遇到大众,才是真正的文艺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由孙俪、陆毅与一众学生演读了《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我们不敢过大的估计自己的力量、但我们将为着目标的远大,忘却自身的渺小。”让人热血沸腾。
起草这篇宣言的是陆毅演读的巴金,经过鲁迅修改,在上面签名的有许多左联作家。而上海,正是左联的诞生地。“左联的意义,就是文艺要有底层关怀和理想追求,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为民族呐喊、为民众代言。”文化嘉宾汪涌豪感慨说。
“文艺大众化”的精神,时隔近九十年,到今天还是有现实意义。“我们要用作品与观众互动,用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孙俪如是说道。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也颇有感慨,“我们都应该在我们的前辈中寻找一个自己的灯塔,因为这些人可以让我们走一条对的路。”
这也正是节目的又一大特色——从历史人物的传世文本中采撷智慧果实,并结合当下人们的价值观进行再度解读,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就像张铁林所说,“我们不仅要弘扬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当代的表达。”
鲁迅是比萧红祖父更有力量的“祖父”
孙俪是第一次饰演萧红,为了此次演读,她看了很多萧红的文字、相关电影,越发觉得萧红悲苦。“她从小缺失亲情,所以她长大以后一直在寻找爱。她很期待爱情,但每次都让她失望。在上海生活窘迫的时候,是鲁迅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和安全感。因此她在鲁迅身上看到了一个完美男性的形象,甚至是自己祖父的一个投射。”
在上海的岁月,正是与萧军决裂的时期,萧军不仅背叛了她,而且轻视她的才华,是鲁迅给了她如祖父般的爱。她喜欢听到鲁迅明朗的笑声,看着他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
“我觉得萧红写过一个很有冲击力的场景,就是萧红到鲁迅家去,问许广平要一段绸带来系头发,许广平用一段粉红色的绸带给萧红系得很好看,她们就让鲁迅看。鲁迅非常严肃地说‘不要这样装饰她’。萧红很喜欢这句话,为什么?我觉得萧红在鲁迅那里感到了一种有力量、有边界的爱。”文化嘉宾黄晓丹着眼文本细节,继而提出了一个令人动情的假设——
“如果萧红的祖父在她童年也能这样明确地说‘不要打她’,而不是说‘你长大就好了’,萧红一生的悲剧可能都不会发生。她在鲁迅那里感到了有力量的爱,所以萧红连死,都想要葬在鲁迅的墓边。”
徐光启:明代“袁隆平”
“民以食为天”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古语,也是此次节目呈现的徐光启文本。他的原话是:“君以民为重,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农以力为功。”张铁林在演读前介绍说,“这部《农政全书》就像一部农业百科全书,种植、水利...应有尽有。而且徐光启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两件事,就是进呈这部书,以及造大炮救国。”
其实,我们今天可以吃到红薯、五常大米,都有徐光启的功劳。他推广甘薯,将南方水稻种植技术移植至北方。他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可以说是“明代袁隆平”。
“徐光启为什么要倾这么大的力量去写《农政全书》?一个是农本思想,这是每个中国传统士大夫都有的;另一个就是救世情怀。”主持人曹可凡总结道,“他说,我年少的时候,看到倭寇侵扰中国,‘时时窃念国势衰弱, 十倍宋季。’所以这个时候,徐光启想在农业上打一个翻身仗。”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更多上海之根、红色往事尽在由东方卫视、南瓜视业联合打造的《斯文江南》。每周四晚22:00在东方卫视播出,一起聆听文辞之美,解锁生命美学之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