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张建林)自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在科学决策、精准防控、快速动员、科技防疫的总体要求下,各地的执行情况不尽相同。今年北京两会上,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带来了《关于“善用大数据,提高疫情防控精准度”的提案》。
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受访者供图
王润泽以不同城市执行疫情防控的情况为例,通过考察和梳理网络相关舆情,发现在疫情防控中如何善用大数据,提高疫情防控精准度,成为迅速动态清零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非常考验城市的治理水平和协调能力。
“作为首都,北京的疫情防控尤其被全社会关注,也为各地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过去的防疫实践中,北京充分发挥群防群控、科技支撑和技术优势的特点,将大数据分析和通信信息技术贯穿于病毒溯源、信息发布、物资调配、风险判识和评估等全过程,实现了疫情的有效防控和人员的有序流动。”王润泽说。
但在调研过程中,王润泽也注意到,此前曾存在“返京难”的情况,部分进京人员反映虽满足进京条件,但无法购票。也有网友反映北京健康宝需要验证旧手机号才能打开,而解绑旧手机号需等待14天,导致健康码无法使用,影响出行。
为此,王润泽建议,应该用人群活动的大数据作为一个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还原病例曾经的轨迹,然后再去判别跟这个人轨迹相同的、逗留时间长的、又没有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将其判为密接,再用同样的方式去判别他的次密接。将密接、次密接人群框定在最精准范围内,让大家更多地感受到常态化的氛围,也是社会成本最低、对社会影响最小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