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戴轩)今日(12月13日),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十三五”时期,西城区完成文物腾退项目33个,解放一批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明年,西城区将力争完成晋江会馆等14处已腾退文物建筑的修缮,推动核心区贤良祠、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等重点文物建筑加快修缮、实现对外开放。
明年实现贤良祠、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对外开放
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林小牧介绍,“十三五”时期,西城实施文物保护“三解工程”(解危、解放、解读),文物工作成效显著,制定了《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总投入45.27亿元,完成文物腾退项目33个,腾退居民1894户,启动修缮工程18项,使得一批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解放出来。
2022年,西城区将继续组织文物修缮,力争完成晋江会馆等14处已腾退文物建筑的修缮。推动核心区贤良祠、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等重点文物建筑加快修缮,实现对外开放,打造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的示范项目。
文物活化利用是西城区近年来持续探索的文物建筑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实践路径。今年,西城区新市区泰安里和西单饭店旧址等首批6个活化利用项目签约,发布了杨椒山祠、绍兴会馆等第二批9个活化利用项目。2022年,文物活化利用将聚焦于项目落地,推动第一批项目的建设、开放和实施,完成第二批项目合作方的遴选和签约,形成文物活化利用的西城样板。
另外,林小牧还介绍了什刹海地区优化计划。
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市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的一片,是中轴线西翼最具文化特色的地区之一,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和中轴线的交汇区域,区域内文物、文化交融。今年,西城区重点打造了什刹海文化体验线。2022年,将对文化探访路的空间营造与步行体验进行持续优化,推动沿线文物腾退开放与人居环境改善,系统保护历史文物资源和水系格局,打造什刹海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