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近日,著名农业科学家、我国最早育成抗虫棉的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郭三堆,将近年来所获的200万元奖金捐出,在他所工作的单位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和“优秀导师奖”两个奖项,以此鼓励年轻学者,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生物育种的领域。
半生从事生物育种,改变中国棉花育种
1950年7月,郭三堆出生于山西省泽州县的一个普通农家,因排行第三,取名为郭三堆。1972年,22岁的郭三堆,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进入生物学领域,1975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工作,1984年,郭三堆转入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著名农业科学家郭三堆在棉花试验田里。中国农科院供图
上世纪90年代,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暴发,纺织业受到严重影响,而当时,国内缺乏抗棉铃虫技术,只能从国外引进。
1992年,国家棉花抗虫育种基因工程启动,郭三堆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启了抗虫棉研究的攻关。
1994年底,抗虫植株培育成功,并于次年进入田间试验。郭三堆率先通过两种Bt基因融合,人工合成新型抗虫基因,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实现从0到1的突破,打破了抗虫棉技术的垄断,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拥有抗虫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此后,郭三堆和他的团队,一直奋战在抗虫棉育种领域,在双价抗虫棉、三系杂交抗虫棉、新型高抗除草剂棉和优质高产多抗棉花育种上取得重大进展。
据了解,国产抗虫棉市场占有率达到98%以上,在全国棉花育种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育成抗虫棉新品种197个,累计推广5.6亿亩,减少农药用量65万吨,带动新增产值累计1000亿元。郭三堆研究员也被誉为“中国抗虫棉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