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 (孟植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2日下午,最高法发布了《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人民法院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审判,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
《规划》提出,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工作,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适时制定有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制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消除市场封锁,促进公平竞争。妥善处理互联网领域垄断纠纷,完善平台经济反垄断裁判规则,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依法支持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履职,形成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合力。
此外,《规划》明确,要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及种源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严格落实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计算机软件保护制度,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带动技术产业升级;深化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建设,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机构布局;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竞争机制。
“反垄断法是保护公平竞争、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性法律。”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将会在积极稳妥做好垄断案件审理工作的同时,依法支持和监督反垄断行政执法。此外还要适时制定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特别是互联网平台领域反垄断前沿疑难复杂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适时出台司法解释,积极构建法律、行政监管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协调一致、有力高效的反垄断法律规范体系。
2020年,全国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5618件,审结524387件,比2019年分别上升9.1%和10.2%。最高法民三庭副庭长林广表示,这些案件包括一批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大案要案,审结“红牛”商标权属纠纷案,平等保护中外商标权利人合法利益,明确传递了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强烈信号。
据悉,2020年人民法院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知识产权审判力量不断增强,目前已形成以最高法为龙头,以北京、上海、广州、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以22家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以高、中级法院和部分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为支撑的知识产权审判格局。最高法民三庭副庭长林广海表示,人民法院完善诉讼证据制度,在制裁举证妨碍行为,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的同时,做好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司法审查,尤其加强涉互联网平台经济反垄断审判,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秩序。
此外,最高法还发布了《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0年)》和2020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分别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国法院过去一年知识产权审判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