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业农村部部署今年重点任务时强调,要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国家粮食安全具体如何保障?现阶段还存在哪些瓶颈和重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分析,我国耕地利用一直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状态,耕地保护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而在种业方面,我国目前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在陈萌山看来,保证粮食安全,重点在于强基础、抓源头。
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受访者供图
耕地现状:正处于超负荷状态
“要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守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9%,但仅凭借这些土地,养活着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陈萌山在提案中指出,在我国,耕地利用一直处于高投入、高产出的高强度、超负荷状态,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始终比较突出。
陈萌山将其中的矛盾和突出问题总结为三点。一是占用耕地的需求刚性增加,乱占耕地的苗头难以遏制。“而在未来15年,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期间,伴随各种建设需求,地被征用的冲动和风险随时随处存在。”
二是耕地地力下降,耕地退化严重,耕地土壤酸化趋势加重。陈萌山指出我国14.5%的耕地已严重酸化,30多年来,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土壤pH值小于5.5的酸化耕地面积增加了35%,作物减产20%以上。同时,耕地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我国盐碱耕地约1.14亿亩,较80年代增加2600万亩,增幅近30%。另外,我国东北黑土地退化严重。我国黑土区耕地面积2.78亿亩,自50年代开垦以来,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开垦前8%-10%下降到2.5%-3.5%。土壤耕层变浅十分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