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三年前就被中央通报,问责风暴开启祁连山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保卫战,但记者持续两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追责高压下总体取得成效,南麓腹地的非法开采却并未根绝。号称青海“隐形首富”者,盘踞在这里涉嫌无证非法采煤2600多万吨,在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这家公司仍不收手,打着“生态恢复治理”的名义掠夺式采挖。从央视新闻航拍镜头里可以看到,这里开肠破肚沟壑纵横,公路两侧有大量开采区形成的水坑,两侧山体形成多道裂痕,满目疮痍的创伤场景让人痛心。
人们不必到现场,在航拍里就能看到非法采挖留下的明显痕迹,采挖差不多是明目张胆地进行,当地这么多年来却未依法治理,不正是“高度近视”吗?这种采挖跟一般违法行为还不一样,没法长期偷偷摸摸进行,需要大车运输,大车要加油,机器要发出声音,采挖会留下抹不掉的痕迹,执法部门稍微尽点儿职,都能及时发现。这何止是“高度近视”,简直就是瞎了。
媒体曝光后,当地开始高度重视,两名厅官被免,涉事企业负责人被采取强制措施。有人说这是舆论监督的胜利,报道拉下两名厅官,当地迅速反应,重视媒体报道,挺好。但需要继续追问的是,对如此明目张胆的非法采挖,此前为何监管失守?负有监管之责的部门和官员为什么“高度近视”?如果不是媒体坚持监督和持续报道,这样的“高度近视”还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当地还有多少这种被“近视”的监管者忽略的“隐秘角落”?
监管者麻木不仁,对种种问题“高度近视”,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渎职式近视”,无能,不尽职、懒政。抓老鼠是猫的天职,这猫却整天睡大觉,不抓老鼠,不履行职责,不当好一个领域的忠诚守门人。还有一种问题更大,叫“寻租式近视”,也叫有偿“近视”,并不是真近视,而是给了钱之后选择性“近视”,成为非法采挖利益的一部分。监管者反成为保护伞,猫成为老鼠的同盟,不仅不抓老鼠,反而成为硕鼠的伙伴,帮着看着其他猫。眼睛只盯着钱,钱让闭眼就闭眼,钱让睁眼就睁眼,有偿不监管,“有偿式近视”。
媒体和公众最担心的正是这种有偿不监管,担心猫鼠形成采挖同盟。按理说,在中央的高压问责下,问责的剑悬在头上,又是通报,又是督察,不太应该出现“渎职式近视”。工作肯定在做,日常监管也照常进行,可为什么“隐性首富”仍那么明目张胆地进行着开采,不怕监管,不怕督察呢?正像媒体所披露的那样,有理由怀疑背后有人在通风报信,也有理由怀疑监管者卷入利益之中。这就不仅仅是“高度近视”,而是眼睛盯错了方向,不是盯着采挖者,而是盯着上面的督察。
△青海省祁连山南麓腹地木里矿区卫星图
有人说,又是中央的高压问责,又是环保督察,这些人怎么敢顶风作案?这可能真不是什么“敢不敢”的问题,而是“非法采挖利益”有多大的问题。“高度近视”到多少度,关键看利益诱惑有多大,当有巨大采挖利益驱动的时候,猫鼠都会铤而走险。所以,问责两名厅官,只是一场问责风暴的开始,需要彻查“高度近视”的原因。众多的反腐案证明,这种环境生态大破坏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地方官场生态问题的反映。以此为标本,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每一个“高度近视”者付出代价,让监管者清清爽爽,地方风清气正,才有生态上真正的绿水青山。(文丨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