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全国放鱼日,24尾中华鲟、2000尾胭脂鱼从上海放流长江。王陆杰 摄
当日,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崇明区人民政府联合在长江口水域,开展主题为“立法保护中华鲟 助推长江大保护——《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施行暨2020年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与会人员考察了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基地,调研中华鲟保护工作情况,并开展中华鲟增殖放流,先后放流中华鲟24尾、胭脂鱼2000尾等。
2020年5月14日,《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于6月6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上海首部针对单一特定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完善了中华鲟抢救性保护的法律保障和“长江大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体系。
中华鲟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鱼类,是与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白垩纪的恐龙同时代的孑遗种类,被誉为“水中熊猫”,为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近几年来,中华鲟自然种群衰退趋势加剧,栖息地破坏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中华鲟自然种群的延续已面临严重困难,已经到了不得不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的地步。
长江口是全球重要的生态敏感区,是中华鲟生命周期中唯一的、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同时又最易受到侵害的天然集中栖息场所,具有唯一、特有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长江口还是江豚、胭脂鱼等保护动物的重要分布区,是其他水生动物洄游的重要通道和索饵产卵的重要场所,有着很高的保护价值。
2003年以来,上海成立以保护中华鲟、江豚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及其赖以栖息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职责的专业团队。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抢救救护取得显著成效,先后抢救了中华鲟、中华鲎、江豚、小抹香鲸、长须鲸、瓶鼻海豚等珍稀物种五千余尾。
目前,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也已成为上海绿色生态名片。上海已累计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胭脂鱼、松江鲈等珍稀水生生物55万余尾,其中1.5米以上的大中型中华鲟近500尾,刀鱼、长吻鮠、菊黄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等8万余尾,河蚬、缢蛏、沙蚕等底栖生物约355吨,对长江口的生态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