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上海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们也迎来了返校复学。伴随最后一批“神兽归笼”,家长们也有了新的担忧:开学了,小朋友们需要补充哪些营养来提高免疫力?上了那么久的网课,每天长时间对着电子屏,要怎么保护眼睛呢?
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41讲聚焦“后疫情时代,我们如何做到合理膳食与科学用眼”,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徐秀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治医师郑克,分别从后疫情时代儿童及青少年膳食营养和网课期间如何保护视力两大主题出发,结合当下观众最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科普儿童营养的需求特点、科学用眼护眼的注意事项等知识内容。
徐秀首先从多年临床经验出发,为观众介绍了营养的基本概念。徐医生指出,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儿童的保护措施依旧不能松懈,增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学龄儿童该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增强病毒抵抗力呢?徐医生认为,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新陈代谢较快,营养需求相对较成年人高,在膳食安排上有其特殊性,更要注重蛋白质、维生素等元素的补充和摄入,除此以外,还需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6月6日恰逢全国第25个“爱眼日”,郑克与观众一同分享了科学用眼、爱眼、护眼的诀窍与经验。郑克首先谈到疫情期间,学生们在家上网课经常会遇到眼睛酸疼、红肿、干痒等问题,解释了这些不适的症结所在,并提醒观众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多眨眨眼睛,减少泪液蒸发,缓解眼干症状。其次,他又介绍了电子设备的选择和摆放,例如使用电脑时,眼睛和屏幕的角度、距离有哪些讲究。郑克提示观众,在近视眼呈现低龄化和高发趋势的当下,儿童和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还是应时刻注意用眼卫生,多休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过度用眼。
上海科普大讲坛由上海科技馆主办。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科普大讲坛结合观众关心的热点和需求,策划了“消毒防护”“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后疫情时代”的主题讲座,还将继续利用科学传播的新技术新趋势,面向更广大的年轻受众,探索线上科普与观众互动的新模式。
另外,为增强公众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上海科技馆6日还主办世界海洋日主题沙龙——“可持续创新,呵护生命摇篮”,给公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海洋动物,人类最宝贵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珊瑚礁及其在涠洲岛的现状和保护》两个海洋主题讲座,并进行了线上直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