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5月21日电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即将到来之际,江苏通报了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现状及成效。截至目前,通过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江苏共发现各类物种4588种。
江苏自古自然禀赋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为系统掌握全省生物多样性情况,提升生态保护水平,2017年起,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等完成了全省39个试点区域的调查工作,共记录省内物种数4588种,包括陆生昆虫1401种,淡水水生生物1380种。
据了解,近几年环境“敏感”物种增多,一些“久未谋面”的物种也重回大众视野。比如通过加大海洋环境治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四鳃鲈鱼在2019年于灌云县灌河入海口燕尾港现身,由于四鳃鲈鱼对生存环境和洄游江河的水质要求甚高,这显示灌云县近岸海域水质的改善。两栖动物方面,盱眙县境内首次发现11只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生虎纹蛙成体,这证明了盱眙县近年来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
参与调查的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教授王备新发现,随着全省生态环境不断好转,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物种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都有所扩大。
按照科学模型推算,试点调查到的种类数通常占实际种类数的70%-85%,因此,专家预测江苏的生物物种数至少在5500种,甚至可能达到6500种以上。
为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江苏已将8大类407个区域纳入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空间管控措施,并将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22.49%确定为陆域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全省31个自然保护区庇护了省内近六成物种。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朱德明介绍,江苏正在建设省级生物多样性数据平台,计划对公众开放,号召更多的人加入保护队伍。(记者秦华江)
原标题:4588种!江苏初步摸清动植物“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