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图文无关。图/新京报网
“直播带货”过程中如果出现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消费者如何维权?自直播带货兴起以来,这类问题也困扰着不少消费者。据报道,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力争9月底前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在中关村科学城范围内试行“沙盒监管”机制,引导直播和短视频购物领域健康规范发展。
所谓“沙盒监管”,就是首先要划定一个范围,对在“盒子”里面的企业,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措施,同时杜绝将问题扩散到“盒子”外面,属于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实行容错纠错机制,并由监管部门对运行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管,以保证测试的安全性并作出最终的评价。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生业态,于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元,预计2020年行业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据有关机构预测,2020年“直播带货”行业可能达到万亿规模。
但与此同时,“直播带货”也出现大量品控、售后、发货、虚假宣传甚至诈骗等行为,成为消费投诉的新高发区域。中消协不久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六成消费者担心商品质量问题,超过四成消费者担心售后问题。“夸大其词”“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是消费者对直播带货商品质量方面的集中反馈。
“直播带货”作为新生事物,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在所难免,这也给监管带来了挑战,有些具体的监管准则也需要在持续的实践中不断去优化和完善。比如带货主播属于什么身份,是广告代言人还是销售人员、能否适用《广告法》来规范其行为?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在规则和操作上找到答案。
新生业态需要保护,但又必须正视乱象的存在,避免由于粗放化失控状态,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从保护和探索监管新模式,提高治理效率这个层面来说,在直播和短视频购物领域试用“沙盒监管”机制,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路和办法。
而针对直播带货,“沙盒监管”的优势明显:一方面,沙盒监管可以最大化落实审慎包容的监管机制,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防止监管发力过猛造成实质性损害;另一方面,将试验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可以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探索出有质量有能效的监管措施。
推行沙盒监管的目的,是以更安全的方式去鼓励创新,并达到不断优化监管模式的效果,有效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管理困局,在保护与监管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事实上,很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事物,也需要通过安全性测试之后才能上线,而监管层面理应提供这样的机会与平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和新生事物的出现。
“直播带货”是新生事物,在国外已推行多年的沙盒监管模式,于国内来说同样是种新生事物。在“直播带货”实行“沙盒监管”,海淀区的探索值得期许,这种期许也是对新业态监管改善完善的敦促——要让监管方式跟新业态匹配,既给新生事物的成长空间,也确保其成长是“健康”的而非“病态”的。
□前度郎(职员)
编辑 胡博阳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