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的猝死,马上就有人将其与戴口罩运动联系起来,认为学校和老师的无知与形式主义(戴口罩上体育课和跑步)导致了学生的猝死。
这个批评看起来有理,因为人在运动时,对氧气的需求会增加,这时戴口罩不仅没有增大氧供量,反而限制了氧气摄入,结果造成心肺功能难以维持,可能诱发严重后果,猝死也就可能产生。
不过,这只是一种推论,学生上体育课戴口罩固然不宜,但是否就与猝死有关,甚至是造成猝死的元凶,这需要严格的调查。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
国内外对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已经有了较多的探索和结论。日本一项对1984-1988年日本发生的624例体育活动猝死病例的病理解剖研究结论是,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中国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心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等。
运动中由于心血管疾病和器质性异常而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在于,运动者的心血管功能本身就不正常,在平常的安静状态下就要比正常人多吸氧气,才能维持正常的心血管供血供氧功能。在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时,会因为心脏承受不了突然过大、过强的运动负荷(加速加量向全身提供血氧)而发生猝死事故。在这种情况下,戴口罩或许是一个诱因,只要马上摘下口罩或停止运动就可能会缓解。
另一方面,心血管机能的失常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很多运动性猝死的案例在尸检时也未必能查到原因。剧烈运动还会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及心肌电解质钾、钠离子的变化,诱发心肌传导系统一过性紊乱,导致心源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是复杂的,在现代生活方式下,中国学生的体质逐年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可能是诱发猝死的原因之一。
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3%。从1985年到2005年,大学生肺活量均值一直在下降,2005年后虽然有所提升,但还是不如1985年时的水平。
大学生的体质差是中小学积累的结果,而且肥胖和肺活量低也容易造成运动中的受损和猝死,因为在运动中会产生供氧相对不足,同时肥胖容易产生并隐藏心血管疾病,在运动中也会突然出现和爆发,导致猝死。此外,疫情中学生在家宅了几个月,一直没有运动,开学后对体育课有一种突然而临的不适应,包括呼吸和心血管功能的不适应和心理的不适应,都有可能成为猝死的诱因。
对于学生上体育课的猝死,需要更多的调查和研究才能下结论,而不能把死因简单归咎于戴口罩。但是,戴口罩上体育课显然对身体不利,也需要纠正。另外,学校的管理也应当细化,对所有学生的健康情况有详细了解,区分对待。同时,学校也应当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包括急救常识训练、校医配备和器材、设备,运送学生就医的交通工具,以及120急救的呼应渠道。如此方能减少学生上体育课时的运动性猝死。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