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31日,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介绍,今年我国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初见成效,核定公布了第八批国保单位,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侦破各类文物犯罪案件385起、追缴涉案文物9000多件,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会上还部署了2020年文物领域重点工作,例如起草完成《文物保护法》修改草案报审稿,加快推进文物领域制度建设,并编制国家文物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等。
“古泉州(刺桐)史迹”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历史
记者了解到,“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古泉州在以“刺桐”的代称闻名于世的宋元时期(10-14世纪),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
古泉州(刺桐)史迹分布于福建泉州湾地区,包括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等遗产点,具有鲜明的海上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该系列史迹与郑和下西洋直接关联,与《马可•波罗游记》《鄂多立克东游录》《伊本•白图泰游记》等作品有直接关联。这些事件、传播活动和作品曾经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年,福建还将迎来另一项文化遗产重大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在福州举办。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全力办好此次会议。
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明年开工
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明年将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开工启动援柬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继续做好在亚洲多国的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积极为亚欧多国文物保护事宜提供专业支持。
据悉,王宫遗址是吴哥古迹中最重要的遗址,将其交给中国进行考古、修复、研究与展示,表明过去20余年中国在吴哥古迹开展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获得国际社会认可。中国队将统筹考古发掘、保护修复、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利用等多学科力量,用于王宫遗址修复项目中。
2019年,我国继续推进援助柬埔寨、尼泊尔、缅甸、乌兹别克斯坦文物保护工程和沙特阿拉伯联合考古项目,全年开展中外联合考古项目46项,举办文物进出境展览68项,对外文物交流活动成果显著。同时,今年共有1167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举办了“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和“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呈现文物追索回归成果。
刘玉珠表示,2020年将实施文物外展精品工程,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融合发展机制,推动与港澳建立打击文物犯罪和走私的政府层面工作机制。并加强两岸文物交流合作,推动两岸文物联展。
国家文物局成立革命文物司 革命文物保护实现突破
革命文物工作今年实现了重要突破。革命文物行政机构从无到有,国家文物局组建革命文物司,安徽、江西、福建、重庆、陕西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也增设了革命文物处。
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于今年公布,第二批片区分县名单即将公布,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也于今年印发。革命文物也受到观众的欢迎,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大红楼)全年接待观众突破35万,广西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开放两个月观众突破百万。
刘玉珠介绍,2020年将开好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举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活动周。推动各地公布革命文物名录,建设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平台。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为重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储备、实施和完工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展示项目。http://news.lvda56.com/
新京报记者 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