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 http://news.yixiin.com/list-1838.html
2019年即将收官。盘点这一年的生活,人们各有收获:这一年,有超过1100万人在城镇就业,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程;这一年,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实际增长6.1%,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聆听新时代奋进的足音,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质,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且让广大民众真切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激发了亿万人民为改革开放贡献智慧和汗水的创造热情。
发展红利充实民生“红包”
“跟以前比起来,每个月省了700多元,几乎可以说是零个税了。”湖南长沙的一名普通白领汪雨涵欣喜地发现,今年开始实施的个税新政,让她每月可享受子女教育、住房贷款、赡养老人三项共计4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每月应缴纳的税款也随之降为30元。
减税给汪雨涵送去的“真金白银”,是百姓共享发展红利的一个缩影。2019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每项民生指标都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续攀升——
掂一掂“饭碗”,就业交出亮丽成绩单。今年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作为‘六稳’之首,稳就业目标的实现,就在于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和力度适当,与经济形势稳中有变的情况相适应,因而产生明显的效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说。
数一数钱包,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赢GDP。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实际增长6.1%,快于同期人均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随着我国各项降税减负政策红利释放,城乡居民税收负担直接下降,对可支配收入形成了推高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
算一算脱贫,减贫成果一目了然。2013—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少到1660万,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1200万以上,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436个。“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看一看社保,保障网越织越密。今年,1.1亿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上调5%左右,养老金实现“十五连增”;70个新增药品经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平均降价达六成;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参保人数及保障水平也稳步提高。“我国社保制度不仅已发展成为全民共享的福利制度,更成为能够长久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
比一比投入,财政支出实实在在。一年来,中央部门带头,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却给民生事业做足了预算,资金用在补民生短板上。1—10月份,教育支出27687亿元,同比增长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070亿元,同比增长8.7%;卫生健康支出14324亿元,同比增长9.9%。
关键突破绘就幸福“蓝图”
“棚改后,不仅有了新房,也有了新家。”家住湖南长沙市湘雅路街道文昌阁社区的刘志纯说,她现在每天都去老年活动中心唱歌,参加社区举行的各类活动。“居住环境好了,生活也更丰富多彩了。”
从旧房搬新家,棚户区居民们圆了多年的心愿。今年前10个月,全国棚改已开工300万套,超额完成2019年289万套的目标任务。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说。
重点突破,“冲刺”全面小康不停步——
2019年是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啃下深度贫困地区的硬骨头,这是最大的任务和挑战,把“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用“责任状”绑定“乌纱帽”,中国将有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激活市场资源,多措并举补短板——
在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各级政府部门通过设立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投资进入社会建设领域,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
满足多元需求,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民生新蓝图,让人振奋,令人向往。
只有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快破解民生难题;而民心的凝聚、民力的汇聚终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插上腾飞的双翼。
提质增效做大民生“蛋糕”
打造消费“升级版”、优化双创“生态圈”……今年以来,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落实,既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金钥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金种子”。
——消费更红火。1—10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778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网购呈持续井喷态势,全国网上零售额82307亿元,同比增长16.4%。“三明治早餐机、‘椰子鞋’、智能音箱,这些都是我今年在淘宝上网购的‘战利品’,不仅实用,而且带给我满满的‘幸福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90后”教师岳媛说。
——出门更顺畅。到今年年底,我国高铁将超过3.5万公里,全球领跑。在城市,地铁、网约车、共享单车任你挑;在农村,柏油路铺到了村里头,小汽车开进了家门口。“十一”长假,各地共接待国内游客约7.82亿人次,预计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60亿人次。
——就业更多样。这一年,我国连续出台多项新政策,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前10个月,日均新登记企业数接近2万户,更多创业者的梦想落地开花;这一年,我国经济不断积蓄新动能,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等一大批新职业层出不穷,更多劳动者的激情加速释放。
没有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就会缺乏动力。“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支撑力,要在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突出稳定和扩大就业,保证居民收入稳定增加。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较大幅度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说。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向着幸福再出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砥砺前行。http://news.yixiin.com/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9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