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http://news.yixiin.com/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举办了一次特殊的认亲:6名归国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身份得到确认,英雄与亲人时隔近70年后终于“团聚”。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升启说,这是中国首次通过DNA技术手段,确定无名志愿军烈士的身份。
离家还是少年之身,归来已是报国之躯。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陈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绪碧、许玉忠、周少武。
9月29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认亲仪式,6名志愿军烈士确认了身份,与亲人“团聚”。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让无名者有名,让英雄找到亲人
根据已掌握的情况,这六名烈士牺牲时最小的19岁,最大的31岁。他们于1950年至1951年朝鲜战场上牺牲,遗骸一直留在了韩国境内。
从2014年开始,韩国陆续向中国移交志愿军战士遗骸,至今已经有6批、总计599名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他们均为无名烈士,身份难以辨认。
让无名者有名,让英雄找到亲人。今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在网上发起了“寻找英雄”的活动。最直接的依据是工作人员从上千件烈士遗物中发现的24枚个人印章,上面文字清晰可辨。此次确认身份的6位烈士的印章就在其中。
“寻找英雄”的活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人们怀着“昨天他们为我们牺牲,今天我们为他们做一件事情”的心情投入其中。例如,在寻找许玉忠烈士亲属的过程中,当地报纸进行了10多期的专题报道,当地还自发成立了民间的烈士寻亲公益组织,和政府部门一起为烈士寻亲,几经周折最终促成了许玉忠烈士与家人“团聚”。
据退役军人事务部介绍,这次用技术手段确定烈士身份和亲属情况,是褒扬纪念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新突破,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从2014年以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分期分批对烈士遗骸DNA样品进行采集分析。这些样品由于在战场上掩埋,加之长年累月雨水、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侵蚀,对DNA提取和分析鉴定带来极大挑战。科研人员怀着尊重每一位烈士的精神,夜以继日工作,筛选了三四百个配方,最终解决了烈士遗骸DNA提取的这一关键难题,并建立数据库,为烈士身份鉴定和亲属认亲奠定了基础。
认亲仪式上,退役军人事务部向烈士亲属颁发了亲缘鉴定证书。许玉忠烈士的鉴定证书上这样写着:经DNA比对分析,支持506棺椁内编号为10506遗骸样本所属个体与许同海、许同桥、赵春海、赵春河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在排除外源干扰的前提下,综合辅助资料,支持506号棺椁遗骸属于许玉忠烈士。
离家还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躯
陈曾吉烈士是这六名烈士中最早牺牲的一位,1950年牺牲时只有20岁。他的弟弟陈虎山携多名亲属赶到沈阳“认亲”。在82岁的陈虎山记忆中,哥哥永远是那个英姿飒爽的年轻模样。
“哥哥是家里的老大,大家都听他的话。他作战勇敢,参加过解放战争很多大的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一直打到了海南岛……”陈虎山声音嘶哑,“他最后一次来信是1949年从海南岛寄来的,之后就音信全无。”
多年后,陈虎山的五叔、也是志愿军战士的陈凤万回国后告诉家人:陈曾吉牺牲了,再也回不来了。
“大哥牺牲了,全家都很难过,妈妈最伤心,成天哭,总是念叨。”陈虎山说,每逢过年、八月十五,妈妈都会在饭桌上给大哥盛一碗饭、摆一双筷子。
今年清明节期间,陈虎山接到了老家吉林省延吉市有关部门的电话,对方说正在寻找志愿军烈士陈曾吉的家属。经过反复确认,并进行了DNA的检测比对,最终确定22号棺椁装殓的就是烈士陈曾吉,也就是陈虎山的大哥。
在认亲现场,一身戎装的陈虎山带着家人在英名墙上寻找着陈曾吉的名字。在这面环形的英名墙上,刻有19万多抗美援朝烈士的姓名。看着大哥的名字,陈虎山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根据安排,家属们去地宫看望烈士棺椁,说一会儿话。陈虎山一看到陈曾吉的棺椁,就扑上去一把抱住,大哭起来:“大哥,我和妈妈盼你盼了70多年,你终于回来了……妈妈1997年去世,走的时候很安详。全家继承你的遗志,我也参加了志愿军,侄子辈有6人参军……国家没有忘了你,我们终于团圆了。大哥,你安息吧,我还会来看你……”
陈曾吉的遗物用绸缎布包裹着。打开包裹,其中有一幅木框相片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照片上的战士,年轻俊朗的面庞,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烈士许玉忠连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来。他的侄子许同海说:“我年轻时的照片,妈妈看了说,跟你三伯真像。”
许玉忠是河北省青县人。1921年生,1951年5月牺牲,是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3团的一名副班长。
他的侄子许同海、许同桥、侄孙许刚明赶到沈阳认亲。在英名墙“许玉忠”名字前,他们摆上从老家带来的一抔黄土、一把小枣、一捧花生、六个苹果。
“三伯是吃着老家的枣子、花生和苹果参了军,”64岁的许同海说,“现在三伯回来了,再尝尝老家的东西、摸摸老家的泥土吧!”
许玉忠牺牲时,许同海还没出生。许同海小时候有一次到邻村去,听到一位从朝鲜战场回来的老兵向爸爸讲了三伯牺牲的事情。“老兵说,战斗中,一声令下,连队就冲上去了。冲锋前,许玉忠说了四个字:来世再见。从此,人再也没回来。”许同海说,家里现在只有许玉忠的一件遗物,是一张解放战争时期的立功报喜书。
上面写着:许玉忠同志在秦岭战役中英勇追敌不怕困难完成任务,建立了三等功。落款时间是1949年11月28日。
在惨烈的朝鲜战场上,数以万计的志愿军战士牺牲。对29岁的许刚明而言,那场战争很远,连张照片都没留下的三爷爷也很遥远。但“认亲”让他改变了许多。
“三爷爷是家族的光荣。”许刚明说,“他现在回家了,他在天有灵也放心了,他保卫的国家现在繁荣昌盛,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我会经常来看他。”
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在认亲现场,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钱锋表示,这6位烈士与其他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一样,是新中国最闪亮的名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和烈士纪念日前夕,举行认亲仪式,充分表明祖国和人民一直没有忘记那些无名英雄,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埋葬在异国他乡的英雄儿女。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当5名出席认亲仪式的志愿军老兵步入现场时,人们不约而同地为他们热烈鼓掌。88岁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说,这掌声是给我们的,更是给烈士们的。今天参加认亲仪式,心情既沉痛又高兴。心痛的是我们活着回来了,那么多战友却倒在战场上,再也没有回来;高兴的是,这6名战友回家了,找到亲人了。
“志愿军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永远是最可爱的人!”须发皆白的李维波用嘶哑的嗓音一字一顿地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中国百年来的屈辱一扫而光!”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此前长眠着123位志愿军烈士,包括黄继光、邱少云等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志愿军烈士。从2014年以来,从韩国归来的599名志愿军烈士遗骸也陆续安葬在这里。此次认亲仪式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广场举行。
广场由烈士英名墙、主题雕塑等元素组成。主题雕塑造型取自喜马拉雅山,寓意英雄如山。山上的白鸽浮雕,是信鸽,象征着对回归家园的祈盼;也是和平鸽,象征对和平的祈盼。置身长达百米的环形英名墙前,人们不禁感慨万千:英雄终于回到了祖国和亲人的怀抱。
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双方将继续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发掘、鉴定,每年清明节前进行一次常态化交接。此次确认了6名烈士的身份,其余18个印章还没有确认与之对应的烈士身份。主要原因是时间久远没有找到家属,或是DNA信息比对没有成功。今后,退役军人事务部等有关部门将继续做好烈士寻亲工作。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每逢清明节,在陵园正中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前,都会摆满鲜花,人们纷纷鞠躬行礼。许多挽联上面写着“献给最可爱的人”。(记者徐扬、王炳坤)
http://www.yixiin.com/b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