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上海今冬的第一场雪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来了。
随着这波断崖式降温,申城一夜“速冻”,各级医院切换进入“迎雨雪模式”:急诊、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相关学科进入就诊高峰,各级医院纷纷启动备班及应急预案,不少医院还连夜备好防滑垫、饭菜保温车等,尽显寒冬里的温馨。http://www.yixiin.com/news/
昨天是周日,门诊关闭,申城不少大型医院的急诊已迎来一波冬季就诊高峰,内科候诊时间在30分钟以上。
大脑动脉瘤破裂!医生连续手术7小时抢救成功http://www.yixiin.com/news/touzilicai/201812/yxw3472050.html
气温骤降,对一些病人来说真是险象环生。就在昨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卞留贯为一名56岁的女患者完成动脉瘤手术。
“患者找到我们时,动脉瘤已经破裂!”卞留贯告诉记者,患者自己感到头痛,就近就医时,医生发现其脑内有两个动脉瘤,一个直径2-3厘米,一个直径4-5毫米。情况危急,患者被紧急转至瑞金医院。http://www.yixiin.com/news/touzilicai/201812/yxw3472052.html
卞留贯赶紧安排手术,连续7小时作战,险情得以解除。
“最近天气寒冷,神经外科的就诊人数随之攀升。”卞留贯估计,动脉瘤引起脑出血的患者人数与原来相比明显增加15%-20%。
为接诊更多病患,目前所有神经外科医生已24小时随时待命,以便随时投入抢救中。
这周末,浦东医院心内科主任朱中生忙得不可开交。http://www.yixiin.com/news/touzilicai/201812/yxw3472053.html
“刚抢救完两个病人,都是突发心梗的老人。”这是朱中生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
上海的这场雪下得猝不及防,同样让人毫无防备的还有随之而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这家医院的心内科病床已呈爆满状态。
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尤其多。今晨,记者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候诊者不少,急诊科副护士长钱姿斐说,这两天急诊就诊量有10%-20%的上升,以老慢支、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老患者又要来医院报到了。”http://www.yixiin.com/news/touzilicai/201812/yxw3472055.html
雨雪天路滑,在华山医院,急诊预检时就给易跌倒人群贴上警示标识
“到了冬天,血压增高是必然的。”华山医院心内科主治医生谢坤告诉记者,今天上午接诊的50位患者中,以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最多。她提醒,别认为高血压是“老年病”,她刚接治了一位年纪尚轻的患者,因突然降温,血压升到180mmHg/100mmHg,引发腔隙性脑梗,所幸及时送医,稳住了血压。
“很多病人不知道夏季与冬季的降压药物用量有所差别。”谢坤建议,患者可在家自备电子血压计,随时监控血压动态。
同样忙碌的还有社区医生。松江区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席伟春刚经历惊险一幕。这个周末,一位70岁的社区老伯晨练时突然感觉胸口绞痛,老伯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子女赶紧联系了席伟春。http://www.yixiin.com/news/touzilicai/201812/yxw3472056.html
席伟春预判这可能是心肌梗死,为病人联系转诊三级医院。老人被确诊为急性心梗,接受了支架手术治疗,保住一命。
席伟春提醒,老人冬季锻炼后,心前区绞榨样疼痛,通常预示着冠心病发作;出现言语不清,提示中风的发生。这些要引起警惕,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各大医院启动备班,“生命通道”确保畅通
雨雪天后,路面会有结冰情况,尤其在郊区,温度更低,市民早晚出行容易发生滑倒、摔伤。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正密切关注急诊尤其创伤骨科的接诊情况,院方表示,目前急诊还算平稳,一旦出现急诊高峰,将会调派医生支援。
关于冰冻天防摔倒,市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施忠民还给出建议:“走路步幅尽量小,千万不要急吼吼”。
其中,老人在低温结冰天要尽量少出门,因为老人本就容易骨质疏松,要是再摔跤,后果更严重。
“机车族”在雨雪天最好改变一下出行工具,自行车、助动车在这种天不仅容易发生打滑,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如果不小心摔倒,不要急于起身,若臀部、腰部剧烈疼痛,要及时拨打120。
类似地,申城各级医院均启动了冬季就诊高峰应急预案。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这两天急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数量增加,医院统一组织协调人手,各科总值班想方设法加速急诊患者分流。
仁济医院安排各科室加强门急诊力量,增加门诊号源和门诊出诊医师人数,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减少患者等候时间。
瑞金医院为应对断崖式降温可能引发的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就诊高峰,一方面加强接诊医务人员的配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均增设“加强班”,在每日就诊高峰时段还增设了医生备班,一旦候诊人数达到预警值,即前往诊室增援,以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另一方面,调动全院专科病房资源,加强对抢救室滞留患者的分流,保障危重患者的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
“目前就诊人数还没很大的变化,但持续寒冷一段时间就不好说了。”浦东医院急危重医学科主任王树云判断,未来一周,脑卒中、呼吸内科、心内科会有较大增幅。浦东医院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均已严阵以待。
各级医院也呼吁大众,申城医院均通过网站、微信、App、自助机、服务台等多种方式提供门诊预约服务,病家据此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就诊时间。
电热饭车“上岗”,热饭热汤暖人心
天寒地冻,还有一些特殊人群必须要去医院,比如孕妇。
高位地面铺设地毯、醒目位置放置警示牌、24小时热水供应……前不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对院内空调设备刚刚完成全面检修,面对眼下这场抗寒硬仗,“红房子”已准备就绪。
“目前,产房夜班有3-4名医生一值,5-6名助产士24小时待命。”杨浦院区急诊护士长包蓓蕾告诉记者,医院24小时开通急诊,一旦有急危重孕妇送来,能马上得到及时救治。
包蓓蕾还提醒道,气温骤降,容易引发血管收缩,孕妇要特别注意妊娠高血压,最好在家自备血压计测量血压,目前该医院黄浦院区、杨浦院区周一至周日均有门诊,并提供网上预约服务,有不适的患者应及早就医。
在仁济医院,根据今年雨雪天气较往年来的较早、温度低等特性,为防止就医者在医院发生滑倒,造成“二次伤害”,医院已准备了麻袋、刮板、吸水机、铲子、盐包,以便及时清扫关键路面结冰积雪,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气温骤降,医院里饭菜的温度如何保障?
华山医院今年特别订购的一批热循环电热饭车这两天已经“上岗”。
营养科副主任陆冬梅介绍,自从换上热循环电热饭车,患者的好评率节节攀高。“患者由于检查等原因错过饭点,配膳员也会将饭菜放置在饭车内。”陆冬梅说,让每位患者能在寒冬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汤,是营养科给冬季病家的一份小温暖。
爱心轮椅、代客泊车、轨道小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勤保障处副处长施慧告诉记者,雨雪交加,寒风凛冽,医院推出不少寒冬里的温馨举措。比如,停车难是很多患者的心头病,院方在充分估计后,邀请第三方机构代客泊车。
记者在各大医院发现,为患者提供干净卫生的热开水和常温饮用水,已是门急诊的“标准配置”。新华医院称,这两天考虑气温骤降,正与中医科研究,准备免费发放点姜汤或养生汤,让病家“暖口、暖手,也暖心”。http://www.yixiin.com/news/jinriredian/201812/yxw3472062.html
作者:记者唐闻佳 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