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学安
近期微博上关于低价药品涨价的讨论不断。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光是涨价,药品短缺是更令人棘手的问题。今年以来,葡萄糖酸钙已陆续被广西、云南等多个省份纳入短缺药品清单。低价药价格不断上涨,常用药还出现短缺。除了环保等因素造成原料药价格出现上涨外,更多原因集中在人为垄断上。 (据《每日经济新闻》)http://www.yixiin.com/ad/
近年来,一些廉价常用药、没有替代品的“救命药”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短缺,如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治疗儿童肿瘤的放线菌素D等多种廉价药都曾出现断供情况。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短缺的已高达342种。
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一直为民众所诟病。疗效好的廉价药在大医院难觅踪迹,而高价药却称霸市场。尽管近年来国家发改委药品降价新政的降价幅度和品种是前所未有的,但仍让人对药品“降价即死”的窠臼心有余悸。虽说,国家推行的药品降价新政目标直指老百姓“看病贵”顽疾,但是,在缺少医疗体制整体的改革推进、医院“以药养医”盈利方式未变的前提下,单纯着眼于终端零售药价的改革,难免会遭遇隔靴搔痒的尴尬。
长期以来,由于药品价格的畸高所带来的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感叹,早已成为众多病患者的心头之痛。尤其是医药不分、以药养医,以及众多代理商、批发商层层加码、克扣,造成药价如同脱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而这些“天价”最终要靠处于消费终端的病患者为之埋单。如此,不仅严重侵犯病患者的利益,而且也助长了社会腐败现象。
尽管此前主管部门要求公立大医院必须把基本药物作为首选并达到一定比例,但在具体比例方面却并无明确硬性的要求。于是,在监管弱化的环境下,医疗机构向患者开好药、贵药,成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必然倾向。尤其是“廉价药”利润空间小、医院不愿进、医生不愿开,药企、医院、药商三方都无积极性,极易让“廉价药”政策“胎死腹中”。此前,为保障短缺药品供应、规范短缺药品价格秩序,《短缺药品垄断性原料药价格行为指南》向社会征求意见。专家建议,基于短缺药品和原料药行业的特点,下一步应明确相关市场界定与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标准要素,比如对行业内特有的“包销协议”“承销协议”等经营行为的定性作出规定,这对经营者也是一种合法性指引,这对遏制违法涨价、恶意控销等行为,对稳定药价、配合医改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说,通过政府“有形之手”,采取指定药企生产“廉价药”的方式,不仅能缩减药品在生产流通环节的暴利,也能使众多病患者从中受益匪浅。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中存在多达130种的低价药、“救命药”“孤儿药”以及儿童用药短缺问题,目前已有破解之法。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形成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此前已由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实施。上述《意见》围绕保障短缺药品供应、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临床合理用药需求出发,提出了统筹短缺药品研发、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多个环节和多个职能部门的一揽子改革政策,采用6大措施破解短缺药品供应不足问题。有业内人士建议,应该以省或地区为单位建立“孤儿药”的储备制度,由专门机构及专人负责该类药品的采购、储备及调拨。惟有如此,对于广大病患者来说,实行“廉价药”政策,才是一则不折不扣的利好消息,因为它能从一定程度上,将病患者居高不下不堪重负的医药费用负担切实降下来。同时,也有利于增强药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医疗服务业的健康发展。http://www.yixiin.com/news/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