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美国经济学家,1964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196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目前任教于纽约大学。2011年,萨金特凭借“对宏观经济中因果的实证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喜欢华为手机,用微信交流,托马斯·萨金特的生活点滴透露出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http://www.yixiin.com/quote/。在9月初举行的泛珠论坛上,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这位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萨金特认为,大湾区规模巨大,蕴含潜力。此外,近年来中国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他印象深刻,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全球化的趋势同样乐观。
粤港澳大湾区蕴含潜力
南方日报:泛珠论坛上,您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和美国两大湾区之间的相似之处,能否也谈谈它们的区别?粤港澳大湾区有什么独特之处?
萨金特:最大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规模巨大。广州、深圳、香港的人口基数非常大。粤港澳大湾区有许多高校和人才,他们在这里产生规模集聚效应,也创造了一些颇具潜力的优势。
南方日报:您所说的规模集聚效应,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萨金特:主要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人才。创新的人才不断努力去尝试发明创造,像研发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增长得很快,增速超过美国。这是一个发展势头火热的地区。我可以分享最近观察到的一组数据:在美国,研发支出去年一年的增长大约是2.5%,而中国的这个数据超过了10%。http://www.yixiin.com/news/
南方日报:在这样的背景下,您怎么看待中国当下及未来的发展?
萨金特:我现在已经有相当的岁数了,回顾一下在我有生之年里中国发生了什么?这很神奇。以前,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如今,你看看中国,看看广州、深圳这些城市,已经不输于世界上任何现代化城市。看到这些变化,你会觉得乐观。同时,看看我的朋友和学生们在中国多么努力地工作,会让你觉得振奋人心。
全球化浪潮将会持续
南方日报: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加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但近年来全球化的声音里出现了一些“杂音”。您认为全球化的潮流会继续吗?
萨金特:我认为会的。关税并不能影响一切,有很多东西是没有关税的。我可以和全球各地的人们交换很多商品和服务,而这些都是免费的,微信就是一个例子。你可以发信息给我,而我不需要支付任何钱。很多科技上的产品也是这样,关税的高低不会对它们的全球化发展带来影响。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值得借鉴
南方日报:今年是美联储加息的第三个年头,但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地区仍然在实行QE(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您认为货币政策的分歧会对全球资金流产生什么影响?
萨金特:这和贸易问题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关税政策的内容,都与汇率政策有关,因为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补偿关税,这些都是紧密联系的。中国有着非常专业的金融、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系统,他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对中国的银行系统、监管制度了解甚深,比我更加清楚。
南方日报:最后想请问,您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有什么建议?结合美国两大湾区的发展历程,您认为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或应该避免走的弯路?
萨金特:我认为,反倒是美国的湾区需要采纳一些建议,他们应该过来这里交流一下。美国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你到纽约会发现,那里的基础设施很糟糕,地铁可能会让你感到失望和尴尬。那是我的国家,一个很富裕的国家,然而我们没有花钱在基础设施上,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远远不如这里(粤港澳大湾区)。总体来说这确实是中美之间的差异。
南方日报记者 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