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 舟
最近,业内流行一个说法:卖手机、卖空调、卖电脑、卖吹风机的都跑去造汽车。
虽然这仅是一个段子,但却掩盖不住巨头们的野心。
前有乐视的电动跑车,后有苹果的自动驾驶汽车、京东的无人货车、戴森的电动车,各界大佬们的加入,让传统汽车业格外热闹。近两年,电子、互联网与汽车产业之间的跨界并购也十分火爆。阿里与上汽合作、华为参股威马、腾讯投资蔚来汽车、董明珠拉上王健林豪赌银隆、五粮液收购奇瑞旗下凯翼汽车股份…… http://cn.yixiin.com/news/list-444.html
董明珠、马化腾、王健林、贾跃亭......每位大佬心中都有一个“造车梦”,并在为之不懈努力。
不过,可以看出,苹果、三星、华为虽然都涉及汽车产业,但“心思”各不相同。苹果意在整车制造和自动驾驶,三星则主攻动力电池,而华为则是看上车联网。
诚然,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引得众企业不惜砸下重金跨界进入。智能化是汽车消费需求的下一个蓝海,而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造车企业在智能化领域具有先天优势。但还要看到,汽车制造是一个成本密度很高的产业,其同时具有很高的技术、市场、政策门槛,需要企业有积累、能够长期投入、有庞大的资金支撑。
目前跨界造车的部分电子企业,其营收体量很难支撑耗资巨大的造车业务,同时在供应链资源、AI智能、互联网运营等方面也还在积累阶段,尚需谨慎。从过往的例子来看,因造车而资金链崩盘的企业的案例不在少数。进入新产业初期铺的摊子太大、过于分散,往往会让企业在资金、人力等方面消耗过大。电子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汽车产业的风险,做好长期投入、资金的准备,有长期的规划和定力。
企业跨界造车,莫让冲动大于理性。电子企业造车不一定都要成为主流玩家,可偏重细分市场、着力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亮点和卖点。电子企业也不可盲目参与整车制造,而或可在组件制造、显示屏、电池、半导体芯片、车载系统等智能电子化装备和零部件方面发力,成为智能汽车领域一股重要的技术力量。http://cn.yixiin.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