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摹画神农架发展新蓝图
神秘神奇神农架,好山好水好文化。她被称为地球北纬30度的最后秘境,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清新空气标准浓度的272倍。作为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域,神农架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十六字方针,围绕省委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建成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描绘出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http://www.yixiin.com/brand/
全民自觉保护好“绿色宝库”
神农架是全国唯一同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冠名的地区,是长江大保护三峡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绿色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生态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
如何保护好这一“绿色宝库”?神农架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责任和立区之本,把生态保护理念向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传导,形成生态保护的行动自觉。
宁可利用不足,也不过度开发,神农架把绿色作为底色。“十二五”期间,人工造林4.9万亩、封山育林17.3万亩、完成绿道307公里;截至目前,累计退耕还林24.06万亩,大九湖湿地面积增加284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1.1%,保护区内更是高达96%。
生态保护,制度先行。神农架在全国率先编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管控规划》,建成信息指挥、视频监控、GPS定位、无人机巡航四大资源管护系统,“空中有飞机、山上有监控、路口有探头、林内有巡护、应急有队伍”的“五位一体”立体森林资源管护成为常态,实现连续38年无较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人为破坏资源行为。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生态文明建设书记责任制、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出台《自然资源保护基金管理办法》,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在全省率先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资源管护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先进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
立法保护国家公园 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2016年,神农架成为全国首批10个地区中第2个获批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两年来,神农架积极探索、主动作为,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5月1日起,《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标志我省正式开启立法保护国家公园时代。神农架国家公园涵盖以世界自然遗产为代表的5个世界级保护地,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4个国家级保护地,以神农架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2个省级保护地。根据《条例》规定,神农架国家公园1170平方公里范围,按照生态功能和保护目标,严格保护区面积达53.7%,生态保育区占39.6%,游憩展示区面积只占3.5%,传统利用区面积仅占3.2%。这意味着,国家公园93.3%的面积,禁止一切开发建设和人为干扰活动。
另外,《条例》还规定将对访客限额管理,这对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神农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神农架林区与毗邻6个自然保护区探索建立联保、连通、联防机制,持续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确立了“制定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等八大重点任务,落实“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等五大保障措施,力争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优先引领旅游业转型升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同样可以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神农架将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着力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神农架已申创多个金字招牌,“全国十大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国人最向往十大康养目的地”“国际慢城”等众多荣誉加身,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避暑后花园”。
完善设施,提升管理,营造环境。目前已开通了武汉、重庆、西安、郑州、宜昌等地的旅游直通车。神农架机场和神宜、武神生态旅游公路建成,神农架旅游码头、航空、铁路、高速、水运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大大增强了游客可进入性。利用旅游综合执法局和旅游法庭、旅游警察、旅游工商“1+3”的旅游执法体系和旅游“黑名单”和“红黑榜”发布机制,持续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治理。http://www.yixiin.com/news/
全域旅游,提升西南一线,完善原有景区接待品质;打造东北一片,开发东北部旅游区;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举办神农架国际生态旅游节、炎帝诞辰节、冰雪节等,突破“季节不平衡”“体验单一”等短板;围绕“旅游+”,延长“旅农林”产业链,农林特色产业体系日渐成熟。2017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321.5万人次,实现区内旅游经济收入47.6亿元。今年五一至7月22日,进入神农架景区游览的总人数为25.6484万人,盛夏避暑游正迎来高峰。(记者 翟兴波 通讯员 马超 张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