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韩国服装品牌大举进驻中国市场,有些品牌历经万般探索,在终究“摸不清”中国消费者的情况下下“闷闷而归”,而有些品牌成功地适应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找准渠道后稳扎稳打留了下来。
中国服装市场规模庞大,韩国服装企业在几年前大举进入,但是许多韩国的服装企业并未在中国获得预期的收益。大浪淘沙之后,韩国服装企业只留下一些实力雄厚的品牌,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而另外一些品牌,或多或少地遭遇了瓶颈之后“折戟而归” ,深究其原因,和渠道密切相关,在品牌电商化的大浪潮中,一旦有品牌掉队,也就只好退回韩国本土了。
通过市场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发展较好的韩国服装品牌大体集中在以下几个阵营:
1、大集团支撑的阵营:如衣恋集团旗下的Teenie Weenie维尼熊、ELAND、ROEM、SCOFIELD、EnC等品牌,三星第一毛织旗下的滨波、Rapido、GALAXY、FUBU等品牌,LG时装旗下的HAZZYS、TNGT等品牌。
2、专注服装领域的阵营:如Basic House、on&on、KOLON SPORT、欧时力等品牌。
3、以互联网为主强势入驻的阵营:Stylenada、Naning9、Cherrykoko、Styleberry等品牌。
深究这些品牌稳稳扎根中国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的原因,除了成功的品牌营销,过硬的品牌质量以及深入人心的优质服务和用户体验,想必也和销售渠道有莫大的关系,传统的线下销售在近两年频遭滑铁卢,韩国的一众品牌也纷纷开始电商化,开设线上旗舰店,而这些线上旗舰店已经从最初的用于清理库存的功能慢慢过渡到展示品牌形象、上新首发、老客户回馈等多项重要的品牌发展功能。
据业内消息统计,在过去的全民狂欢庆典“双十一”大战当天,仅衣恋集团旗下的ELAND单个品牌在天猫的销售额就高达两千五百多万,而ROEM单个品牌在天猫的销售额也达到一千两百多万,可谓是品牌电商化收益非常具体的体现了。
而回头看韩都衣舍,短短几年内已然从山寨转正,蜕变成了双十一女装销量冠军,成了韩系品牌的代表。那么,韩国的服装品牌是否也该敲响警钟,加速品牌电商化了呢?
由于业务拓展需要,columbia Sportswear公司决定在加拿大增设一个新办事处,目前正与温哥华政府官员就选址进行商谈。温哥华市长Tim Leavitt向媒体透露说,Columbia这个新的办公场所面积大约30000平方英尺,容纳人员在50-150人之间,开始阶段将主要作为该公司直面消费者业务的客户服务中心使用。
不过Columbia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总顾问Peter Bragdon则对媒体表示选址还在进行中,具体地点尚不确定。他还说除了温哥华,该公司还考虑在俄勒冈州和其他地方设立新的办事处。
温哥华华盛顿西南部与位于哥伦比亚海岸,与美国的俄勒冈的波特兰相望。过去的2014前三财季,Columbia在加拿大市场销售额达1.025亿美元。
作为世界领导户外运动品牌,到2013年12月31日,Columbia拥有4320名员工,并在超过100个国家分销及销售Columbia产品,全球拥有超过13,000家零售店铺。近年Columbia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但作为美国、加拿大户外服装市场的领导者,在亚洲地区,Columbia在户外服装领域里也独占鳌头,广泛地发展中国市场,不断巩固Columbia大中华地区户外服装领导者的地位, 成绩斐然。
过去的2014前三财季,由于中国合资公司的加入和PrAna品牌收购的推动,Columbia运动服装公司净销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23.6个百分点,总额约至14.2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1.52亿美元;净收入8487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的5732.2万美元提升48.1%。按地理位置划分,Columbia的本土市场仍是其最大销售区域,总销售额7.938亿美元,约占总额的55.8%;拉美及亚太地区销售额次之,为3.364亿美元;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三个季度销售额为1.909亿美元;加拿大市场为1.025亿美元。按产品类别划分,服装及装备类净销售额为11.66亿美元,鞋类约2.58亿美元。Columbia单品牌销售额达12.22亿美元,占集团总额的85.8%。
良好的业绩表现促使该公司上调全年预期至20.6亿美元,与上年16.8亿美元收入相比增幅调高22个百分点。对于即将到来的2015年,Columbia公司当前预计增长额仍保持在双位数以上。